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被討厭的勇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2016-04-01
2752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
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
此書藉由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讓人從另一種角度看待自己與生活關係,從而找到許多煩惱根源,其實就是源自於自己,而非外界種種,最後發現自己就是上述種種人生煩惱的答案。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內容節錄
為什麼討厭自己?
年輕人  我承認我討厭自己。無論如何都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點,怎麼也找不到喜歡的理由。
     不過我當然還是希望可以變得喜歡自己。老師您什麼都用「目的」來解釋,
     那麼到底我有什麼目的,還是為了得到什麼利益, 才會這麼討厭自己?
       討厭自己應該得不到任何好處吧?
哲學家  原來如此。你覺得自己沒有優點,只有一堆缺點。先不管事實如何,
     至少你有這種感覺,也就是對自己的評價非常低。  問題是,
     你為什麼會有這種自卑的感覺?為什麼這麼看不起自己?
年輕人  事實就是我沒有優點呀。
哲學家  不是的。你之所以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了決心「不要喜歡自己」。
          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看自己的優點,只注意缺點。請你要先了解這部分。
年輕人  下決心不要喜歡我自己?
哲學家  嗯。不要喜歡自己,對你而言就是一種「善」。
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競賽
年輕人 關於「追求卓越」,也就是想要更好的部分,阿德勒的確承認那是一種普遍的欲望和 需求吧?
  可是另一方面,他卻對過多的自卑感或優越感提出了警告。
  如果一開始就乾 脆否定「追求卓越」,我還比較容易理解和認同。這樣我們到底要怎麼辦才好?
哲學家 請你想想。一提到「追求卓越」,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它是「想比他人優秀」的欲望,
   或是為了飛黃騰達而不惜犧牲別人的行為,會有一種排擠他人、一步步往上爬的印象。
   當然,阿德勒所贊成的不是這種態度,他所說的是同樣平坦的地面上,有人在前 方一步步邁進,
   後面也有人跨步向前。請你想像一下那樣的情景。雖然大家前進的距 離或速度各不相同,卻都走在平坦的
   地面上。因此,所謂「追求卓越」指的是讓自己 的腳向前跨出一步,而不是非超越他人不可的那種競賽。
年輕人 您是說,人生不是競賽嗎?
哲學家 是呀。不和任何人競爭,只要向前跨步就行。更不需要拿別人和自己做比較。
年輕人 唉呀,這不可能吧。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去和別人比較,所謂的自卑感不正是這樣才 產生的嗎?
哲學家 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因為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 果。
心理學家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 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 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 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