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連橫 全球布局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曾說:「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人類。」若是如此,當前人類可說是被掌控在四大糧商手中。充滿神秘色彩的四家百年跨國企業,縱橫全球、掌握經濟脈動,持續在瞬息萬變的產業局勢中前行。
全球麥當勞(Mcdonald's)及肯德基(KFC)等速食連鎖店,其所需的雞蛋、雞肉、牛肉和糖漿,主要來自名為「嘉吉(Cargill)」的供應商,它在2016年營業額高達1,074億美元(台積電約300億美元,台肥公司則約5億美元),可見規模之大。
民以食為天,目前全球四大穀物為稻米、黃豆、小麥及玉米。其中,稻米主要產地及市場皆在亞洲,中國鄭州為主要交易所;其他三者則以美國芝加哥(CBOT)為主要交易所,市場及價格絕大部分由美國、加拿大、歐盟、巴西和阿根廷等支配,尤其大型歐、美跨國糧商,如美國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因開頭縮寫被簡稱為「ABCD四大糧商」,每一家歷史都超過百年,幾乎壟斷世界糧食交易量的80%,掌握生產、儲運、貿易、加工到銷售的產業鏈,以及各項大宗農產品的定價權。尤其是在中美大豆戰爭,無論中國是由美國、巴西或阿根廷進口大豆,其實交易商都是由四大糧商所掌控。
這四家公司充滿神秘色彩,一來因為主要從事B2B(企業對企業)生意,一般消費者不容易接觸其相關訊息;二來因為它們向來行事低調,嘉吉和路易達孚甚至沒有上市,但這四家公司營收(見下頁圖1)都足以名列全球財富(FORTUNE GLOBAL)五百大企業,足以顯示其營運模式必有可觀之處。
回溯歷史 ABCD發跡之路
A➡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兩位創始人George A. Archer和John W. Daniels,於1902年開始從事亞麻子榨油生意,1923年併購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後,公司正式更名為Archer Daniels Midland,總部設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ADM旗下企業包括食品、飲料和飼料等,全球價值鏈包括約500個農糧作物採購地點、270個食品和飼料原料生產設施,以及44個創新中心,擁有世界首屈一指的作物儲備與運輸交通網絡,為170多個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如今ADM是世界第一的穀物與油籽處理廠,美國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廠和玉米類添加物製造廠、第二大麵粉廠,以及世界第五大穀物輸出交易公司。在四大糧商中,ADM以注重研發著稱,不斷透過研究支撐其發展壯大,更是美國最大的生質酒精生產商,2007年用於生質燃料的投資就高達10億美元以上。
B➡邦吉(Bunge)
1818年,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創立邦吉,初期從事香料與橡膠生意,在猶太糧食交易商赫斯(Alfred Hirsch)加盟後,生意開始擴及各樣糧食與油籽等其他農作物。邦吉的三大業務為農業綜合企業、化肥和食品,建立了農場到消費者食物鏈的領先地位,至今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450多個工廠。它是目前巴西最大的穀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穀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更是全球第一大瓶裝植物油銷售商。邦吉在南美洲擁有大片農場,也是當地最大的肥料生產商和供應商,一邊賣農民化肥,一邊收購糧食,再出口到其他國家或進行加工。
C➡嘉吉(Cargill)
1865年由原籍蘇格蘭的海運商威廉.嘉吉(William Cargill)兄弟,於愛荷華州創立,總部設於威斯康辛州,員工橫跨五大洲及66個國家。其業務分成食品、農業、金融和工業四大區塊,在農業上主要從事交易、購買和分銷穀物農產品,擁有全美最多的糧倉,糧食輸出和交易業務更居世界第一;而在肥料事業部分,2004年其將農作物營養素部門與IMC GLOBAL合併,成立美國第一大肥料公司The Mosaic Company,並擁有三分之二股份(2011年出售)。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在全球擁有60個衛星偵測地區,能觀測及預測天氣變化並偵測各國穀物收成狀況;同時也投入開發基改作物以提高生產量,在全球各地簽下大量契作農田,專門生產糧食。
D➡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
1851年由法國人列奧波爾德路易達孚創建於法國,總部設於巴黎,2016年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為世界第三糧食輸出商。路易達孚集團設有大宗商品部(Commodity),從事穀物、油料、稻米和肉類等農產品之全球貿易,另有電力、天然氣、石油產品貿易業務,以及政府債券和金融證券等廣泛領域。目前,路易達孚集團在巴西擁有兩處巨大的發酵製造廠,以蔗糖和穀類等農作物製成發酵酒精,供應生質燃油的生產和經營,以求讓生質酒精市場全球化。
這四家百年老店,經歷歐陸帝國殞滅、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美國與共產主義的崛起,更見證了工業革命中社會發展與糧食供給之間的微妙關係。歷久彌堅的關鍵,就在於它們都早已不是單純的糧食貿易商,而是透過不斷的合作與購併,成為食品、農業和風險管理產品服務供應商,在全球食物產業鏈的上下游呼風喚雨,甚至足以撼動一國的政治與經濟。
強大規模背後的 營運模式
縱觀四大糧商發展歷史,它們之所以能坐擁龐大規模和實力,是用上百年的時間整合全球農業資源的結果,其核心運作模式主要為垂直整合、橫向整合和營運金融化。
Tips 1:垂直整合
垂直整合是指將產業鏈上下游業務,整合在同一個組織架構,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壟斷利潤和保障供應。在生產環節方面,四大糧商會在播種初期與農民簽訂合約,提供種子、化肥和農藥等,收成時再向農民收購糧食。在加工環節,則以獨資、收購、合資、租賃等多種方式延伸產業鏈,以邦吉為例,其最初在荷蘭成立糧食貿易公司,而後進入巴西開拓小麥碾磨業務,構建食品產業鏈,隨後又在美國建立首家大豆壓榨和精煉加工廠。
而在物流和貿易環節,四大糧商旗下擁有多個貿易公司,並設立在新加坡等優惠稅收的地區;先將農產品原料賣給旗下貿易公司,再由貿易公司賣給消費地區的加工企業。為配合貿易活動,四大糧商也不斷壯大自有物流運輸網絡,以ADM為例,在全球即擁有1,700艘駁船、58艘拖船、7艘海輪及29艘固定線路船隻,陸運有24,700節鐵路車廂和1,600輛拖車,倉儲設施更是遍布全球,存儲能力達220萬噸。
Tips 2:橫向整合
橫向整合即是將處於同一價值鏈環節的競爭對手合併,創造協同收益和規模經濟效應。四大糧商之間的橫向整合主要集中在上世紀90年代的合資項目,近年則多發生在與其他企業之間,內容涉及不同產品和產業鏈環節。以嘉吉為例,其產品與服務包括12大類,幾乎每一類產品的生產加工均有擴展;例如在穀物加工方面,2011年嘉吉收購了澳大利亞小麥局(AWB)的大宗商品管理業務,也包括其國際糧食貿易、流通和倉儲以及其它國際營運業務。
Tips 3:營運金融化
金融化是指在國內外經濟運行中,金融市場、金融操作、金融機構和金融精英的重要性不斷上升的過程,細究其理,可以區分為「與期貨市場緊密結合」、「與金融資本結合加快企業擴張」兩大面向。
在「與期貨市場緊密結合」方面,四大糧商精通期貨市場,並緊密結合日常經營,不管是在產地收購糧食與農民定價,還是在銷售地報價,均是根據其控制的期貨市場交易情況。四大糧商能夠利用自家資訊系統和研發團隊,評估期現價差、預測市場趨勢和掌握波動節奏,適時在期貨市場上進行避險套利操作,有效管理生產成本。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它們都會運用風險管理,穩定甚至降低成本。
而企業發展離不開雄厚資本,即便是套利避險也需要巨大的資金保障,因此就必須「與金融資本結合加快企業擴張」。四大糧商會藉助雄厚的自有金融資本,以及在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實施「合縱連橫」,以謀求利潤最大化。
持續前行的巨頭
由於糧食行業極為敏感,不少國家政府對於四大糧商跨足過深過廣都有所疑慮,再加上近年中國崛起,亟欲抗衡擺脫美國控制。如今,四大糧商不僅要承受穀物豐收導致供過於求、糧價走低,以及糧油行業不景氣的壓力,更要受到來自新興糧油巨頭——中國中糧集團(COFCO)、瑞士Glencore集團和新加坡豐益國際(Wilmar International)的衝擊,這些新勢力已與四大糧商形成直接競爭之勢。在現今錯綜複雜的糧食行業關係下,國際糧商間的合縱連橫,併購也此起彼伏,產業局勢正在改變。
然因四大糧商都是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跨國企業,仍擁有對上中下游市場通路與供應的控制權。放眼未來,糧商的創新戰略,均圍繞核心業務做全產業鏈布局,持續併購和創新研發,加上卓越的風險管理和資本營運能力,形成了自身鮮明特點和優勢產業。巨頭很難倒下,巨頭還在前行。
參考資料
- 〈國際四大糧商運作模式及發展趨勢〉,wugu.com.cn,2015/03/23。
- 〈中糧、豐益夾擊,邦吉欲易主,ABCD四大糧商時代結束?〉,糧油發展網,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