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研發處邱仕彰
台肥生技產品在大閘蟹養殖中發揮很大的效果,使用台肥營養劑做為配套的大閘蟹養殖發展協會成員,拿著養成的台灣大閘蟹前往中國比賽,還得到金蟹獎以及最佳口感獎,成員對於台肥產品成效感到相當滿意。

台灣的大閘蟹收成數逐年穩定成長。
苗栗縣大閘蟹養殖發展協會於104年12月26日舉辦會員大會,因協會部分會員使用本公司的營養劑,收獲成果較去年為佳。協會為讓該會更多會員瞭解如何使用台肥公司產品及作用機制,與明年度使用規劃,特邀請本公司派員前往會員大會作分享簡報。因此,台肥生技古德添副總以及陳孝悌經理與筆者應邀參加大會,並由筆者進行技術說明。
養殖的成果介紹
協會中有使用本公司的建議配套成員今年的養殖成果如表1,養成率大約在2成5到3成多。並且前往中國比賽時得到金蟹獎以及最佳口感獎。
根據以往台灣所採行之「無使用抗生素、天然安全的方式」養殖大閘蟹,能有20~25%的存活率,養殖戶即感到滿意。而去年的天氣又更差,還遭遇到旱災停水,能有這樣的結果也讓人感到欣慰。大閘蟹使用公司的相關資材與配套技術,早在103年就首次與苗栗養殖戶開始投入研發,並獲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之後台肥集團並不以此自滿,對於養殖戶認為不足的部分,自當加以檢討調整與修正,以求提供給廣大養殖漁民最佳的配套應用技術方案。
表1 使用台肥資材之大閘蟹養殖戶收成數量表
養殖戶 |
放養量 |
大約收成數 |
外獅潭養殖場 |
7,700 |
30% |
五聖養殖場 |
18,700 |
28% |
豐富養殖場 |
4,400 |
35% |
香堤養殖場 |
6,600 |
25% |
龍蟹養殖場 |
5,500 |
30% |
永和山養殖場 |
12,100 |
37% |
養殖戶的互動花絮
這次的配套, 採用養殖用「活力3號」、「活力漁寶1號」以及「鎂鈣肥」作為主要使用資材。而這次資材的選用、方法建議及調整過程,其實還有些幕後花絮的小故事可以與大家共享。
筆者記得當時大閘蟹養殖協會總幹事葉雲清來找我,跟我提及一些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因為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到大閘蟹養殖,所以就跟他說:「那我們去養殖現場看看吧,跟大家聊聊看問題可能出現在哪兒?」那一整天,葉總幹事就開車帶我去苗栗、南庄、西山、頭份的各大閘蟹養殖場訪談。
我們兩個在池邊跟養殖戶閒談,聊聊他們現在使用的資材、資材的特性、養殖的困難之處,以及水草養殖的過程等等螃蟹經。在車上我又跟葉總一直談論有關於養蟹的事,因此讓我慢慢的進入狀況。而經過那一天之後,我心中大概也有了想法,尤其是這兩張照片以及場主的一段話,讓我有所啟發。這是一張曬池圖片,圖中的大閘蟹養殖池已經曬乾很久了,上面都是乾枯的苦草,池主甚至把乾池子當作土雞養殖場。
另一張,則是筆者原本為了想要瞭解池底黑土多不多,並觀察他們曬池是否有徹底,麻煩池主挖開池底土壤的照片。
池子主人說:「沒有黑土啦,你看一下裡面,苦草的根都還活著,放苗後苦草都會再活過來。最好的水草是苦草,穩定性高,不像水蘊草,剛開始很好,到夏天時候,水溫過高之後會開始腐爛。」
回到車上跑行程時葉總說:「水草是養殖關鍵;水草好,蟹就好!」、「縣府有請中國的水產養殖教授來輔導,是很感謝縣府的用心!但是他們的技術,好像跟我們台灣的環境有種搭不上來的感覺。」
而我則聊起這幾年來的推廣經驗:「若是養殖魚蝦,使用養殖用「活力3號」前,務必要清除絲藻,因為「活力3號」對於淡水、海水絲藻有強烈的促進生長效果,這是與其他活菌產品不同的特性。」、「在花蓮養殖大型藻類的過程中,也有使用並且獲得良好的成果。所以我認為養殖用「活力3號」,應該對苦草有很好的增生效果。」
所以當時我與葉總幹事有了以下想法:1.初期放水之後先使用「活力3號」,讓苦草的根快速恢復成長,就可以讓水草成長以穩定水質。2.曬池的過程中,可以使用鎂鈣肥取代部分石灰。3.養殖過程中,定期施用鎂鈣肥,維持底泥不產生黑土,並補充脫殼時,所需要的鈣質。在獲得葉總幹事及其他養殖戶認同之後,開始進行試用。
台肥團隊的持續追蹤輔導
在放養後兩個月,大約在三月時,螃蟹開始第二次脫殼,也是死亡高峰期。此時觀察池中水草是長的不錯,養殖戶認為螃蟹存活率看來也可以。而對土壤進行官能檢查時,發現底泥中還是有一些腐爛的苦草根在裡面,此泥土狀態比魚池、蝦池的底泥味道還臭、還糟糕。
所以泥土中存在腐爛苦草根的多寡,對底質及水質是有直接的影響。而此一現象與魚蝦養殖是不同的。到了養殖中期,六月多去拜訪葉總幹事時,有使用的養殖戶發現水草實在長的太好了,但這樣對於螃蟹是不利的。所以經過討論之後,決定改採用「活力漁寶1號」,停用養殖用「活力3號」。
作者於發表會的現場,與養殖戶交換養殖意見。 之後台肥集團團隊一直前往追蹤,大家也很客氣說:「水草茂密,沒有下水捕捉,很難知道!只能知道飼料有吃完,沒有看到死蟹、病蟹。」、「我們第一次用這樣的資材以及使用方式,螃蟹的狀況跟以前都不太一樣,我也說不準!」、「以前看得到螃蟹上岸,這會兒都沒看見!以前水清澈,現在水都混混的啊!又沒看見死蟹,飼料也吃光,我真的估不出來!」、「以前岸上看得到很多脫掉的殼,這會兒怎麼都不見了!」
在去年6~11月間,老實說我也是有一點心驚膽戰的,因為這次建議停用養殖用「活力3號」,改採「活力漁寶1號」的調整依據,筆者是參考:1.養殖戶的溝通結果。2.以往公司的研究水質數據資料庫。3.在台大圖書館中找到一篇關於模擬生態模型的論文。(非大閘蟹養殖技術文章,只是個人對這類生態模型推演有興趣而已。)文章中有一段提到荷花池的落葉,對水中生態環境因子、水質因子的影響。
所以這次技術調整的依據 ,並不是照著大閘蟹養殖技術書籍的角度去看問題,而是以養殖戶反應的問題、內部數值資料庫、各種不同領域專家以及生態模型的角度,去看、去模擬與推演之後,再跟現場互動與校正而來。
技術模型分享與說明
我在接獲成果報告前,我自己嘗試以台大那篇論文為基礎,彙整全部養殖期所觀察到的現象,以他的模式進行環境模擬。我個人的推論是養殖成果應該會蠻不錯的,但是這推論是正確的嗎?我自己其實也忐忑不安。
在去年12月成果統計表送回來時,我才真正鬆了一口氣,驗證我的推論應該是合理的。因此我就這篇文章的精髓以及大閘蟹應用狀況,彙整在104年12月26日的技術說明會中,製成投影片向養殖戶報告,也藉由季刊平台與大家分享並請多多指教。
後記
台肥集團對於養殖戶的反應,是十分重視的,並真誠面對與全心投入。而這次初步獲得小小的成功,當然台肥集團不會自滿,因為我們知道養殖環境是變動的,技術的調整是隨時必要的。台肥集團是個全面性的團隊,這次合作中出動了肥料、營養劑運用技術、水產養殖技術以及資材特性等面向的專家共同協助。台肥集團也希望能更深入與養殖戶們保持良好的互動。
這次也感激協會范賢達理事長與葉雲清總幹事以及協會會友們,經由雙方密切的互動與無私分享,方能讓台肥集團中各領域的專家們,有時間從不同角度去抽絲剝繭、分析問題、找資料以及相互討論,才能有機會去深入瞭解養殖的核心問題。
並提供適合的高品質資材,來解決養殖戶糾結難解的水質與底質等問題。這一個合作模式,也逐步的在其他養殖種類產業慢慢建立中,台肥集團希望能服務更多的養殖戶並減少用藥機率,以提升產業水平,保障大眾食安。
技術模型分享
一、 大閘蟹的養殖環境與養蝦環境是不同的
因為蝦池曬池之後養殖,池底隨著飼料、死蝦、糞便累積,池底會越養越髒。而大閘蟹養殖池在進水之後,生態環境的變化可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乾枯葉片開始腐爛,污染物如致病菌、氨氮、硫化物會瞬間暴增(P1),此時間點可以推斷應該在第二次脫殼時,因為此時仔蟹死亡率最高。若以蟹農的操作模式反過來驗證,這時候正是使用合法消毒藥物與大量換水最頻繁的時候。
第二階段: 等到腐爛的葉子也成為有機肥,當水草的根也發育並吸收之後,水草穩定的長出來,會減少污染並降低毒性物質,此時水質很清澈,螃蟹也怡然自得(P2),死亡率自然降低。
第三階段: 這個階段如果水草沒有顧好,會有死亡情形,如水蘊草因溫度適應不良死亡;或是水草太過茂密等其他植物生長因素死亡時(P3,虛線),污染物就會再度飆高。
第四階段: P4隨著飼料餵食量增加,底泥會越來越髒,污染物也會增加,就如同養蝦池一樣的趨勢。
因此,大閘蟹養殖池的生態因為有苦草根在池裡面,其他任何魚蝦養殖池,都不會有茂密草根在池底,所以不建議用養魚養蝦的角度去看這個獨特的環境特性,相對上應該有不同處理應變的方式。

大閘蟹與一般魚蝦養殖環境污染程度模擬差別曲線示意圖。
二、配套資材的特性說明
三、配套的應用時機說明
第一階段
P1利用水產養殖用「活力3號」喚醒土壤中的苦草根,讓苦草快一點長出來,以吸收土壤腐爛的葉片有機肥,快速減少水中污染物,減少脫殼時細菌感染以及毒害。長成的水草也可減少這階段的螃蟹殘食,以及提高存活率。
第二到第四階段
P2~P4,在水草穩定之後改使用「活力漁寶1號」,就是利用高菌數穩定水中細菌相,以分解有機物、淨化水質並減少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