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開學文化提供) 食農,接續在食安議題之後另一個讓許多人重視的議題。從食物的內容一直到內涵,我們開始追根溯源,在餐桌上的這些食物,究竟從何而來?而它們的背後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文化與用心?
已進入世界經貿圈的我們要如何突破工業化農作與食物生產系統所造成的種種人為傷害呢?農藥使用、土地與水資源損耗、過度加工與精緻化食物等,讓你我存在一個無法再安心飲食、生活的環境之中。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像是跨國大型食品企業,如嘉吉、雀巢與孟山都等,幾乎全面性地掌握大眾的飲食,從食物的生產、加工、通路、銷售,一直到我們的口,我們因而無形中被這些便宜又便利的食品控制。失去了對真食物的判斷與堅持。在這樣便宜行事的飲食心態下,我們助長這些不正常飲食、廉價加工食品的成長,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就要喚起眾人對於自己吃下了什麼的自覺。近年來可以看到許多影視、書籍作品以此為主題,再加上台灣與其他國家紛紛爆出的可怕加工品新聞,也讓許多人更加深深體悟到要吃真食物、認識產地與農人們的用心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