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成宏、陳耕太(董事會辦公室) 攝影/蕭建原
高溫、粉塵、悶熱的環境,對站在肥料製程第一線的台肥維修組機械課而言,只是日常的其中一隅。他們的工作範疇,還涵蓋了工廠最深處的嘈雜與泥濘、全台中廠大大小小的機械與設備,以及與專業廠商討論的機械話題。
機械、工程、維修的工作性質,廣大如全工廠的運作把關、細膩如AutoCAD繪圖的尺寸與公差分析,各種環節,確實都費心費力。但在機械課團隊談笑般的經驗分享下,每個工作的點點滴滴,聽來並不粗糙,反而更具十足的專業感與成就感。
肥料產能達標的幕後推手
台中建廠建裝組的前身,原班人馬編列機械課,人才歷經替換,階段重點任務也有調整,唯一不變的是那份追求工程品質完美的堅持。
「維修組在工廠裡扮演的角色,猶如汽車保養廠照護著每部入廠車輛,必須確保行車安全零故障,工廠可以順產達標。」黃慶志組長笑著比喻道,讓工廠內所有的機械與設備正常運作、順利生產肥料,一直是機械課最大的使命。而這些機械與設備,就是環環相扣的生產鏈。看著它們正常運轉,也要不時設想任何可能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潛藏不易查覺,也可能很明顯,除了維修經驗判別外,精密的量測與輔助工具,更是不可缺少。對此,「了解問題、找出問題、進而排除問題」,已經成了維修工場的例行公事。
但這例行公事,並非一成不變的SOP,「我們每個月都會依循辦法進行多樣複雜的管線檢查及轉動設備振動檢測等相關例行性預知保養工作。」曾建昌課長補充,每次的檢查與保養,都是預防非計畫性停車,確保肥料生產順利的必要,「我們的工作職掌很細、很複雜,但我們只會告訴自己,要能確保一切製程的安全與正確。」曾課長語帶使命感地解釋道。
曾課長也提到,偌大一個台中廠,所有的機械維護,土木修繕工作及專案工程監造等,皆由機械課同仁負責辦理,各種不同的專業領域及專用設備當然無法僅靠16人的團隊操作就能完成工作。因此,他們也需藉助多家外聘廠商相助。目前合作的廠商已有十多家,而如何保持和廠商們的合作默契,一樣是機械課的每日任務。
機械課隸屬維修組,同仁負責所有機械設備的正常運作。除此之外,整個廠區的種種建築細節,也是機械課團隊的工作職掌。土木工程師詹廷熙說,他與幾位專精建築的夥伴,會負責廠房的修繕與檢查,每棟大樓、每間廠房的結構分析與保養,他們任一細節都不放過。每逢天災後,他們更會從進行儲槽沉陷紀錄以確保安全,「在這一行接觸到的每件工作,都要像打地基一樣,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詹工程師笑著說。
的確,一步一步、日經月累的維修經驗與災害演練,在機械課幾年來的歷程中,確實化解了幾次臨時的搶修。讓黃組長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一次廠商的硝酸槽車出了狀況,「那次真的很驚險,灌裝槽車的管塞(Plug)受濃度60%的硝酸腐蝕了,整台車硝酸溶液不斷的外漏。當下,緊急應變,團隊立馬著上防護衣、戴上護具,趕到現場利用牙口管閥栓塞,再關斷阻閥,巧妙地盲斷硝酸外漏,並與廠商再三叮嚀,硝酸溶液的金屬材質正確選用。整個過程的高危險度不辯自明,在黃組長略帶微笑的口述中,卻如同雲淡風輕。

機械課的每一位同仁,皆是工廠運作的幕後功臣。
植木般的培訓思維 一步一腳印
機械課的專業亮點,不僅在機械維修與設備保養,也在新進人員的培訓。於眾多作業場合教導團隊的林吉祥領班說,機械課的工作雖是工業一環,卻打破了過去「黑手產業」的刻板印象。在新人的教導亦是如此,林領班並不鼓勵強烈的師徒制或無理的打罵,他認為,在機械課,大家都能不分你我、不分年齡層地相互學習;甚至,他將農友用心栽培作物的概念,帶入了機械領域。帶領新人時,林領班和黃組長會因材施教,依照年輕工程師們不同的專精與個性,給予不同的指點與工作;同時,他們也會親至工程現場指導,並親自示範各種機械操作,給予新人最佳範例。「不分新手老手,只要能看著大家同心協力將故障徹底排除,並讓肥料順利製成成品,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林領班淺笑著說。
而面對高危險環境,機械課團隊不只是在經驗分享時談笑自如,在實際工作場合依然不慌不忙、淡定以對。長期作業於高溫、高噪音、多粉塵環境的他們,在各種機械與設備的操作或檢修上,都需用到精算、體力和耐力;而在日常作業期間,各種大大小小的分析,除了專業知識,各種從經驗累積出來的敏銳洞察力,亦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也因此,周克霖工程師總笑說:「我們的心理是淡定的,但五官是敏感的。」
正所謂「熟能生巧」,對機械課來說,除了在必要的場合會使用檢測工具輔助,很多時候,他們都憑著不同凡響的聽力、目測與觸覺,來判斷各種機械、各種設備,甚至各種環境的正常與否。對於新人,他們也會用這種實際的體驗,相互激發彼此的敏銳度,「我們就像敏銳的啄木鳥一樣,長久的維修經驗告訴我們,哪棵樹可能生病長蟲了──這就是我們機械課最大的特色吧!」黃組長笑著說。
盡職責、求突破 務實創新工程人
每個人對於成就感的定義或許不同,但在機械課,每位夥伴的成就感,皆來自對於自身工作的認同。「看到全台中廠的每個零件、每台機械、每間工場都能順利運作;看到每位台肥夥伴都能平平安安地工作,心中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滿足,大概是這樣的概念吧!」曾課長一語道破每位機械課夥伴的心聲。
在不斷落實「人身安全」與「運作順利」這2項核心精神的同時,機械課也會秉持與時俱進的態度,將種種最新的技術引進,運用在乾燥機、冷卻塔、液氨槽、化學儲槽等機械或設備的分析、維修與檢測,以創造自我的突破,進而達到「從水平到本位」的目標。「當然,能讓維修通知的電話愈來愈少,甚至達到完全沒來電的狀態,也是我們一致的目標啦!」維修課同仁們半開玩笑地總結。
提到對於這份工程工作的感受,周工程師則笑著透露,他與不少夥伴,其實都並非台中當地人,因此光是從自家到工廠的交通,就是一番艱辛。但他也認為,辛苦之餘,在工作中與同事相互切磋、相互學習,一直也是很棒的交流,而工作後偶爾的晚飯相約,更是進一步建立感情的途徑;而這種「家庭幸福感」,也是黃組長最大的期許,更是他與機械課的夥伴們至今持續營造的氛圍。
安全防護器具、檢修工具上手、標準作業服著裝、掛上一股工程人的自信,即準備迎接每一天的挑戰──這是機械課予人的專業形象,也是他們於肥料工程的用心與保護。很多台肥同仁總會說,站在第一線的機械課,總有最多的辛勞與苦勞,「我們只是把各部門所需的『硬體』做到定位,間接與各部門的『軟體』強項穩定地合作,各司其職而已啦!」對於此,黃組長為團隊本業下了如此謙卑的註腳──這也一直是機械課務實中求創新的核心精神。

肩負工廠安全與運作順利,機械課仔細檢查廠房的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