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台肥基金會獎學金頒獎典禮暨友善農業論壇 十年深耕傳承 畫下農業的實際夢想

2018-01-01
4588
文/編輯室 圖/楊世全
10年台肥基金會的深耕、26位背景迥異的學子、4位農業 經濟的開拓者,共同譜出農業更具前瞻的無限火花。台肥 基金會二度舉辦獎學金頒獎典禮,要透過跨世代與跨領域 的激盪,為農業畫一個實際的夢想。
「台肥公司堅持永續經營的理念,期望更多高學歷、跨領域的學子投入農業,用新思維和國際競爭;台肥基金會,今後也會與台肥公司,持續為農業的發展及教育深耕。」誠如台肥董事長康信鴻所言,台肥基金會自2007年正式成立以來,一直辦演著土地深耕的推動者。

而在2017年12月18日舉辦的基金會頒獎典禮中,更融合了具知性及遠見的友善農業論壇,透過4位專家與來賓的互動,永續農業的理念,就此有了更進一步的傳播。
 管理經濟背景出身的康信鴻董事長,期許農業能跨領域結合,展現多元價值。
農委會陳副主委向台肥基金會表示感謝,更道出了台灣農業產值的驚人實力。
青年群英 農業的希望之種
10樓大禮堂充滿著各種歡欣愉悅,那是由帕海貝爾〈D大調卡 農〉的律動、海頓〈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第三樂章的明快而成的 圍——這氛圍剛柔並濟,猶似農業新勢力將帶來的豐饒與溫存。

有別於過往,當天受獎的各個優秀青年,來自更多不一樣的領域;不單是農業,也有商業、管理相關科系出身的學子,甚至還有原住民青年,以及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

而這次「友善營運計畫書獎學金」的獲獎青年們,更有不同以往的思維。來自台大農業經濟研究所的楊世賢,呼應台灣農業環境與全球氣候變遷的考量,提出了「垂直農場」的營運企劃;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碩士班的黃新凱,則運用專業數據分析,點出龍鬚菜於台灣農業的未來優勢。

此時約翰‧史特勞斯一世的〈拉黛斯基 進行曲〉響起,學子們依序上台受獎;這份殊榮,不只是基金會宗旨「促進農業永續發 展,共同提高國民生活品質」的呼應,也是學子們成功「讓農業跨領域、跨國際結合」 的證明。多數受獎青年都表示,能不辜負這份獎項的宗旨,為農業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就是最大的成就;其中原住民青年楊荐翔更表示,他很欣慰能將農業所學,帶入自己的部落中。台肥於農業向下扎根的助力,就此再創佳績。

看著農業新青年於台上魅力四射,康董事長備感欣慰地說,正因為「友善營運計畫書獎學金」能激盪青年們規畫農業的發展,青年們能進而以實際行動投入農業,而這樣的投入,也確實為儂也,而這樣的投入,也確實為農業導入新思維,開創更多可能與商機。
康信鴻董事長(右3)與黃耀興總經理(左3),邀請瓜瓜園副總經理 邱裕翔(右1)、中都生產合作社馬聿安博士(左1)、綠景農園宋明 枝場長(右2)和亞而特科技總經理王素英(左2)向學子分享經驗。
友善營運計畫書得主現場簡報,闡述其農業經營理念。
農業的無限可能 產業之冠的證明
康信鴻董事長頒發優秀學生獎學金予得獎者,肯定新興學子在農業上的表現。
勉勵青年之餘,康董事長也進一步強調農業深不可測的潛能:「單從台灣這塊土地就能看到農業的重要性。數據顯示,全台農 業的產值,占全台GDP的比例雖少,但其所涵蓋的耕耘面積,卻高達70萬公頃——意味著農業是個不可或缺的產業。」
撥冗蒞臨活動的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 則延伸了康董事長的論點;他指出,世界人口翻倍,糧食需求只增不減,農業理當是台灣農業可謂全台產業之冠,以產值來說,台灣每公頃的土地,能夠生產6,000公斤以上的水稻;全台780萬戶所得高達120萬元的人口中,務農人口雖只有27萬戶,但平均所得高達154萬元——種種數據解釋,一再顯示了農業是「腳踏實地經營,風險就不會高標,且未來會無可限量」的產業。「農委會希望3年內,提高農業所得至180萬。」陳副主委除了對台肥表示感謝、對學生表達恭喜更用實際數字為農業畫下夢想。

在今天,「農業這個詞彙可以很廣」,它不再只屬於單純的務農,它可以與企業管理,甚至是更多其他的領域相結合,其切磋而出的火花,不但是未來一個賺錢的途徑,更可以是奠定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產業。

 
共創曙光產業的藍圖
延續「永續農業」的核心,瓜瓜園企業副總經理邱裕翔、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馬聿安博士、綠景農園宋明枝場長,以及亞而特科技公司總經理王素英,共同拉開了友善農業論壇的序幕,為學子們分享寶貴的農產經驗與創新的農業經營思維。

同為成大優秀校友的邱副總和王總經理,分別提出了相異而互補的概念,點出農業的跨領域結合。邱副總說,跨領域產生的種種新技術,未必要是尖端高科技,「結合的目的不在於取代舊有的耕耘方式,而是教會老一輩務農者所不知。」王總經理則以自身公司的經歷為例,深入非洲的她,透過巧思,讓單純的三輪車搭配不同別致的箱型設備後,成了當地農 業的重要助手——這證明了農業與各種創意 或專業結合後,可以創造更多商機,更可以改變整個大環境。

邱副總更在現場拋出了問題:「同一條地瓜,分別出現在路邊攤、超商、或東京 奧運的廣告中,你們看到的感受是否會相同?」就是這般「對食物的想像」,邱副總讓大家了解到:單純一種食物,能有多大價值,是可以被創造的。

宋場長則以自身農園為例,點出農地扮演著多重角色的可能。他所經營的綠景複合有機農園,既能生產,也能提供教學和農產體驗,讓訪客有回歸大自然之感。他更指出,農友若能持續保持「活到老、學到老」 的精神,並整合三級產業的概念,將會是營造永續農業的方針。

馬博士也不約而同提到,今天的食物, 已不再只是商品,更可以是一種自成一脈飲食文化;他認為,透過契作、透過團隊整合的概念,並讓各年齡層的農友團結,以「幸福感」和「永續發展」為農業目標,就能將農業的飲食文化成熟茁壯。他相當感動台肥基金會促成這次的農業論壇,「不是發 獎學金而已,是真的有心栽培學生。」更期望在座學子能實質地投入農業生產,而非浪漫的小確幸,「新的business model是有機會產生的。」

這場跨世代與跨領域的交流,為農業、 為基金會留下了新篇章。台肥基金會10年來的耕耘與推廣,透過專家的分享、青年菁英的展現,直接又間接地證明,農業已不再是夕陽產業,而是希望無限的「曙光產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