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信鴻董事長將帶領集團擘劃未來嶄新的願景。
文‧圖/董事會辦公室CSR秘書組
台肥公司於105年11月24日進行董事長改選,會中董事全票通過由成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康信鴻出任董事長,康董事長將運用豐厚的專業管理長才,帶領集團擘劃未來嶄新的願景。這項產學合一的新佈局,將以綠色農業生技的視野高度,善用化工原料優勢開展貿易物流新事業,更靈活操作精華土地資產開發,期盼讓企業體質脫胎換骨,提升台肥企業價值。不僅要持續在臺灣本島擔任農業領頭羊,集團所屬事業體得以均衡發展,更要把觸角伸向全球。
掌舵時刻 召喚出熟悉記憶
銀白發亮的短髮,配上淡淡的絡腮鬍,習慣把雙手插在牛仔褲口袋的康董事長,不經意間,流洩出不做作的文青瀟灑,親和的笑容,更是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溫馨。談起對台肥的初始印象,康董事長回憶起幼年時,家中經營化工廠,當得知被派任台肥時,一種跨越時空的聯結,親切的召喚出康董事長深藏的記憶。
康董事長說,自小他就對台肥毫不陌生,運送肥料的車隊總在生活周遭打轉兒,印象中,台肥是具有鄉土感、純樸、踏實的國營事業。接掌董事長後,才了解到台肥官股僅有24.7%,只能算是農委會旗下的泛國營事業,掌舵者除了執行官派任務,更必須向絕對多數的廣大投資人負責。
康董事長認為,無論是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及資源配置的最佳化,就是「均衡」,也就是「嘟嘟好」哲學。
追求均衡 實踐「嘟嘟好」哲學
「企業必然要以營利為目標,去蕪存菁,穩健成長」,做為掌舵者,康董事長如此策勵自我。康董事長精研的「管理經濟學」,就是「決策科學」,是一種以生活應用導向為基準的務實理論。康董事長認為,決策者最大的任務,就在於分配資源,把利潤最大化,當達到這個黃金交叉點時,就是「均衡」,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嘟嘟好」哲學。但是要達到這個「均衡」的目標,絕對不是死板板的在目標牆上劃上刻線,而是要站在一個浮動的「變」項上面,深入分析內部和外部因子,用柔軟的身段,彈性的作為,隨時掌握環境的變遷。一如衝浪高手,始終要冷靜觀測、迅速分析,隨時調整「均衡」的黃金點,才能永遠屹立浪尖,傲視群倫。
康董事長秉持的動態決策,是一種創新的逆向思考黃金法則(Golden rule),也就是「企業最佳決策應與沉入成本脫鈎」(Sunk Cost is irrelevant to the optimal decision making)。企業的決策法則,應該要看未來,不看過去。因為以前所做的一切投資都已是既成事實,是沉入成本(Sunk Cost),不必再追究或惋惜。重要的是未來是不是能起死回生,讓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當然評估時,有量化,有質化,量化就是貨幣化,是一種讓人一目瞭然的盈虧概念。但是許多時候,光靠量化還不足以正確評估,必須加上質化,例如邊際幸福,或是邊際痛苦。這種生活化的經濟學,放諸四海皆準。不僅可以用於評估事業體,更是人生中各項抉擇的重要參考。
台肥在歷史的軌跡中,如何順應時代變遷,讓台肥土地資產發揮金雞母的邊際效益,是當前不可忽視的課題。大部份台肥土地位於精華地段,極易發揮槓桿作用,撐起獲利的一片天,至於是否適合開發,以及開發的順序,只要回歸到決策法則,也就是開發後,是否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所有可行性的問題,就都非常清晰明瞭了。
企業經營的黃金法則(Golden rule)
所有的決策基礎就是遵循管理經濟的最高指導原則:企業的最佳決策,與沈入成本脫鈎(Sunk cost is irrelevant to the optimal decision making)。是否投資或繼續經營,端視未來的邊際效益。當邊際效益(Marginal Revenue)大於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時,則可投資或繼續經營;當邊際效益小於邊際成本時,則無投資或繼續經營之必要。

康董事長期勉,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以「台農」為敲門磚,在東南亞深耕。
務實本業 合縱連橫創利基
「肥料化工仍然是台肥的根本。」康董事長極為重視企業的立足點,也顯現出康董事長穩健務實的作風。台肥是臺灣最大的肥料廠,市占率及廠區範疇都是全臺第一,因為歷史久遠,知名度高,深具經濟規模,擁有市場競爭性。加以肥料價格波動性可以被掌控,很容易計算出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評估出與上下游或是水平整合的風險指數。
台肥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合作事業「朱拜爾肥料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康董事長期勉,未來應該要複製這種經驗,佈局全球,並且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以「台農公司」,作為敲門磚,在東南亞深耕。就合作建廠及製肥技術來看,目前台肥同仁的專業素養,足可勝任,而在國際行銷和國際貿易及市場行銷上,可以倚借外貿協會支援,或是自行招募人才。康董事長提到「在成功大學IMBA任教的經驗中,有許多潛在的人力資源是可供利用的」,打開異業結合的大門,學習借力使力,善用資源,才能使企業汲取到新的養份,開創更高的格局。
尤其台肥在化工原料供應上,占有極大優勢,例如獨家的「液氨」,以及市占率極高的「硝酸」等,在發展電子級化學品時,籌碼絕對不會輸給他人。台肥除了供應自我需求外,更應該要拓展貿易,唯有靈活操作,才能讓收益多元化。
農業生技 綠色肥料愛護台灣土地
台肥七十年來,是農友最好的夥伴,充份供應作物所需的肥料,讓大地欣欣向榮,收成亮麗。近年來綠色環保意識抬頭,台肥立即跟進,不但宣導農友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更研發出黑旺系列複肥,在施肥的同時,就在為土壤做保養,一掃以往化學肥料酸化土質的刻板印象,康董事長十分肯定。這是台肥掌握市場的脈動,成功轉化的實例,也是未來各部門學習的標竿。
康董事長表示,推廣有機肥料是必然要走的路,但是仍然要從成本效益及市場性考量。「同樣是有機,可能用A成本高,用B成本就能降低」,如何降低成本,讓農友可以輕鬆負擔,歡喜使用,企業也能獲利,是台肥研發的重責大任。
多年來,台肥始終走B2B(business-tobusiness)透過經銷商銷售的模式。雖然這種量化批售的行銷方式,節省管銷人力;但是相對來說,毛利較低,也不易掌控銷售對象,更無法直接樹立企業形象。

康董事長十分肯定台肥在綠色肥料研發及推廣的努力,讓農友在施肥的同時,也能為土壤做保養。
康董事長認為,未來可以嘗試走B2C(business-to-customer)的方式,增加競爭力。現在園藝已是市民普及化的休閒活動,每個人平均一年花費500元買肥料,是可以負擔的合理支出。表面上看,金額很低,但是累積全臺500萬個家庭,所創造的利潤就十分可觀了。透過 B2C(business-tocustomer)的模式,台肥還可以扮演教化的角色,宣導綠色環保的重要性,也讓正確施肥的觀念,深植在下一代的心靈中。
增正減負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是當前企業不可忽視的二大重要課題,不僅攸關企業形象,更是股東權益永續增值的保證。台肥集團對此一向不落人後,除了積極建立公開透明且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未來更要策略性調和利害關係人理念,融入到企業經營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以台肥化工為例,除了充分供應農民肥料外,還能夠讓土壤養份循環利用,才是真正落實珍惜土地的企業社會責任。另一方面要減少外部負面評比,首要是降低台肥化工造成污染的刻板印象,與環境友善共榮,如此不僅可提升企業競爭力,同時又能增進全民大眾福祉。
生活平實簡樸的康董事長,與台肥企業文化十分契合,董事長母親是日據時代音樂老師,也是民國60年至80年代台南地區的著名鋼琴老師,因此莫札特、貝多芬等的古典樂曲,自幼就在董事長耳際盤旋,耳濡目染下,音樂素養豐厚。他至今仍然每週練琴兩小時,而這份基因與薰陶,伴隨著歲月的增長,使康董事長「腹有旋律氣自華」。為了提升學生音樂賞析能力,也曾在成大EMBA開設古典音樂欣賞,分析貝多芬、蕭邦、莫札特音樂,教導學生深入潛出介紹古典音樂之美,除可陶治性情,也能幫助提升思考力及學習力,是現代人釋放生活壓力的好方法。
董事長也提到40歲後,他開始研讀佛學,佛學哲理除了陪伴他成功迎戰人生許多低潮與挫折,也更進一步應用於管理經濟學中,如〈金剛經〉所闡釋經營管理者切不可過度執著於策略與競爭,因為環境變遷,瞬息萬化,怎能套用死板的理論?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如露似電,應作如是觀。另外金剛經中還有一句「法無定法,定法非法,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用智慧破除心中的我執定見,唯有不執者,才能應萬變於不變。董事長從佛理所體悟出企業或人生經營的學問,處處機鋒,也印證了萬理歸於一宗的道理。
最後,在歲末迎春之際,康董事長也十分關心同仁,特向大家拜個早年,祝福全體同仁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新的一年,人人努力精進,共創新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