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炎熱的夏天植物生長不易,若此時又遇大雨肆虐、颱風來襲,飆漲的價格更令人心生膽怯。事實上與環境共生、擁有對抗逆境好功力的野菜,是夏天鮮蔬的最好選擇,而深具智慧的台灣原住民,則是最懂品嘗自然野味的一群。
洪一芳主廚小檔案
30餘年廚師經驗,曾任職於台北、台中、花蓮等五星級飯店,現為D PARK 662食堂主廚。擅長以細膩手法帶出食材鮮美,讓饕客吃到美味的同時,也能細嚼滿滿的營養。
所謂的野菜,是指在特定區域自然形成,或從他區引進經馴化後的食用植物,無論已栽培成作物或仍處半野生狀態,這些非人為篩選、可粗放栽培、未經過度改良的可食性植物通常具耐候性,且高營養價值。
刺蔥,即為原住民保健野菜之一,泰雅族語為Tana,排灣族叫它Tagogo,而Dar Nah則是布農族與阿美族的稱呼。依其梗的顏色可分為紅刺蔥與白刺蔥,亦是中醫自古常用漢方「食茱萸」。每逢7、8月開花的刺蔥,總吸引蝶群覓食,除了有「蝴蝶樹」之稱,還有一個有趣的別名「鳥不踏」:因為它全株長滿尖尖硬刺,鳥兒都不敢佇足歇息。
散發出如檸檬草馨香的刺蔥,原住民常用它祛傷解鬱、治療風寒,也擅於將之入菜做成刺蔥烘蛋、刺蔥蒸魚、刺蔥雞湯等料理,甚至拿它釀酒;而山居的客家人也懂得這來自山林的食材,「鳥不踏飯」便是他們別具「媽媽味」的香飯。
另外, 有「餐桌上超完美食物」之稱的山苦瓜,分布於台灣本島已有百年歷史,生命力強、抗逆境、少病蟲害,為花蓮特產,與刺蔥同屬原住民保健食材。橄欖狀的外形表面有疣狀突起,小巧翠綠十分可愛,但這個阿美族叫它Gagulut的山苦瓜,可是比一般苦瓜的苦還要威力強大。之所以被稱做「超完美食物」,主要是因它能消暑退火、清肝明目、解毒消腫,且纖維多、富含維生素C,有「瓜中C王」之稱,更重要的,就是它能降低血糖、抑制熱量吸收。
夏日炎炎正是苦瓜產季,如何吃苦當吃補,還能嘗到甘甜滋味?不妨跟著這道食譜一起動手做,讓鹹蛋的口感與刺蔥的香氣,引領出山苦瓜的絕妙好味!
【材料】
- 刺蔥 些許
- 冰糖 30g
- 山苦瓜 100g
- 鹹蛋 1顆
- 話梅 4顆
- 果醋 20g
- 檸檬 半顆
【來做吧】
- 將山苦瓜去籽切片,放入熱水汆燙後撈起冰鎮瀝乾備用
- 將刺蔥、話梅、果醋、冰糖一起加熱煮滾後放入檸檬汁,再加入燙熟苦瓜拌勻,置入冰箱一晚
- 將鹹蛋去殼過篩網至醃漬好的苦瓜上即可。
師傅小叮嚀
要降低山苦瓜的苦味,可先將之切開後刮除裡面的籽及白色棉體;買回後若不能即時處理或食用,則可用廚房紙巾包、保鮮膜或塑膠袋各包裹一層後放入冰箱冷藏,不僅能避免碰傷,還能幫它保濕。
662食堂 花蓮市華東15號 (03)823-6792 www.twd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