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lder War: How the Global Energy Trade
Slipped from America's Grasp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作者:馬林•卡祖沙(Marin Katusa)
譯者:林力敏
國際局勢,離不開能源戰爭,看似互不相關的國際大事件,背後都是能源利益,唯有看懂能源秘辛,才是不敗投資人!
全球最重要的經濟武器有二:石油與美元。
掌握能源,就能贏得最關鍵的經濟戰!石油牽動全球政經局勢,左右大眾的投資布局與物價漲跌。國際貿易與能源交易以美元進、美元出,人人需要石油,因此人人需要美元。若美國不再獨霸,未來石油交易也無須透過美元計價與結算,美元還能繼續強勢嗎?一場更冷的冷戰正在醞釀,武器是油井、天然氣、相關工業、輸送管線以及港口建設。看似互不相干的國際大事件,實際上卻環環相扣,處處藏有陰謀與玄機。
本書作者為知名能源投資策略專家,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觀察美、俄、中東、中國及歐洲等國之間縱橫捭闔的手段,分析當前全球能源市場的新變局。當各國逐漸失去對能源市場的掌控,經濟與生活將會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衝擊,該如何亡羊補牢與規畫未來投資方向?
內容節錄
一九○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在小說《小吉姆的追尋》(Kim)當中率先使用「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一詞。
有些人認為「大博弈」只是指英國與俄羅斯帝國將近一世紀在中亞的龍爭虎鬥,雙方都認為中亞地區對他們在別處的目標大有影響。有些人(包括我在內)則認為中亞的大博弈從未結束。蘇聯掀起新一波競逐,持續至冷戰時期。如今更冷的冷戰也以中亞為主戰場,而且戰局才剛浮上檯面而已。
不過,這當中的其中一個角色換了:如今美國取代當年英國的角色。然而,兩世紀以來始終未變的是俄羅斯仍在地緣政治上扮演關鍵要角,影響範圍從歐洲、中東一路延伸至中亞。
先前,正當美國忙於在大洋間擴展勢力之際,英國則奮力保持全球霸主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讓英鎊維持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掌控全球貿易是一項非凡權力,掌控全球儲備貨幣亦然,可以因此主宰貿易條件,影響遙遠市場的原物料價格,並在金錢流動時收取手續費。長久以來,享有這般主宰力的是英國,舉國繁榮昌盛。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蹂躪以後,英國交棒給美國,從此由美國主宰至今。
大英帝國的霸權向來不甚穩固,每多取得一次勝利,就更令人難以置信。如今看來,一座蕞爾小島當年竟然能支配全球大片江山實在不可思議。當然,英國確實建立了一座龐然帝國,但是稱霸是一回事,維持霸權是另一回事,既得處理人民的不滿,也得克服其他國家的挑戰。
印度有「大英帝國皇冠上的珠寶」之稱,十九世紀英國的亞洲政策主要圍繞在擴張並加強對印度次大陸的掌控,而這個目標的最大威脅就是俄羅斯。數個世紀以來,俄羅斯持續擴張領土,甚至在一七二一年彼得大帝(普丁最推崇的歷史人物)建立俄羅斯帝國前即是如此。俄羅斯在十七與十八世紀往南與往東擴大領土,至十九世紀領土已包括今日的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以及烏茲別克。英國擔心俄羅斯朝印度踏門侵戶,爭奪領土與財產,因此英國先下手為強,既入侵西藏,也攻打阿富汗的兩個部落,只求建立緩衝區,抗衡步步進逼的俄羅斯北極熊。
大博弈逐漸展開。雖然一般是從領土爭奪切入,但大博弈也涉及金錢與相關操作。二十世紀則出現目前最重要的衝突角力場:設法掌控現在全球依賴甚深的能源資源,這類資源包括天然氣與鈾礦,但最重要的是石油。石油在全球是財富的主要展現,是經濟體與政權的重要財源,有石油的地方其生活水準往往得以提升。
作者簡介
馬林‧卡祖沙(Marin Katusa)
能源投資策略專家,能源產業炙手可熱的投資經理人。現為卡祖沙研究機構負責人。原為數學教授,後來離開學術界,把數學模型運用進產業投資,所創能源基金,比當地綜合指數(TSX-V)高600%。作者創立並擔任銅山礦業公司董事,公司短短四年即公開上市,如今是加拿大第三大銅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