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鰻魚養殖 經驗與新知的淬鍊

2018-10-11
8577
昂貴美味 得來不易
採訪編輯/張以潔、吉天行(董事會辦公室) 攝影/李復盛
褐色外皮被烤得金黃油亮,軟嫩肉質鹹甜參半,一小碗動輒數百元的鰻魚飯,對許多人來說是難得奢侈的幸福美味。高昂的售價,顯示了一條鰻魚養成的得來不易,不僅得回溯到養殖戶的辛勤,更要從3,000公里外的遠洋深海說起。
採訪當天看著氣象預報,近乎100 %的降雨機率,心情登時蒙上了一層烏雲。然而當車子越往彰化芳苑前進,天空就更藍了一些,直到看到了「益源烏魚子」大大的招牌出現在眼前,感受到的只有陽光普照。

出人意表的不只有天氣。「益源烏魚子」是彰化的烏魚子名店,但這裡早已不養烏魚,養殖池裡盡是鰻魚。養殖戶郭仲軒身形魁梧,頂著一頭黑人捲髮,看似不修邊幅,對於車和錶卻頗有研究;但若說他海派率性倒也不盡然,屋內電視正播著Discovery頻道的《動物星球》,其好學認真已不言而喻。
白鰻期貨 完全仰賴野生苗
「白鰻是期貨,全世界均一價,和黃金一樣。」郭仲軒劈頭便道出了鰻魚養殖的特殊與困難。原來,平常在餐廳裡吃到的鰻魚飯,其正確名字是「日本鰻」,俗稱「白鰻」。牠之所以昂貴,在於鰻苗的數量極其稀少。鰻魚的生長環境橫跨海域和陸地,成熟時生活在淡水,產卵時便會「降海洄游」,回到距離台灣3,000公里外的馬里亞納海溝。漫漫路途得耗上半年,中間是不吃東西的。

鰻魚孵化後,便會順著北赤道洋流與黑潮,來到台灣河畔,其中以宜蘭、雲嘉南兩地的沙質海岸為大宗。因此每到11月∼2月間,便會有大批漁民無懼嚴寒地在河口捕撈鰻苗,為的就是1尾150∼200元的高昂售價,來向老天爺討一份年終獎金。台肥研發處邱仕彰解釋,鰻魚是一種完全依賴野生苗的養殖魚種,過去日本曾成功以人工繁殖少量的鰻苗,但若要進行大量繁殖需要模擬出遠洋深海特殊的物理化學環境,導致成本過高,根本無法商業化。
抗生素過量 用菌為最後機會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用在鰻魚養殖倒也貼切。相較於其他魚苗「以斤計價」,鰻苗的「以隻計價」在魚苗成本上,與一般養殖物種相比,第一步便塑造了極高的入行門檻,其飼料更是所有魚種最貴。然而「進了門」後,仍舊得憑養殖戶的技術各顯神通。

郭仲軒在5年前認識了邱仕彰,而當時正是養殖池狀況最危急的時候,整整死了3分之1池,損失近70萬。原來,過去郭爸爸依照以往養殖模式,習慣用太多抗生素,使致病菌產生抗藥性,他只好加重藥量,或是不停換藥,到最後就算沒有生病也得用藥,不然鰻魚會看起來病懨懨的或甚至出現暴斃現象。「我第一次來到他們家時,發現不正確的下藥已經完全搗亂土壤和菌的狀況,例如池子土壤殘留的銅太重,藻完全養不起來。」邱仕彰說,抗生素的問題之所以難解,在於長期用藥導致內臟受損嚴重而衰弱,但是到了捕撈前的停藥期必須停藥,否則絕對通不過出口的藥物檢查,但是停藥期間若控管不佳,魚病爆發會讓整池魚付之東流。

眼下土壤狀況已無力回天,邱仕彰分析:「用菌是最後的機會。」他發現鰻魚和午仔魚的病症類似,都容易得腸胃炎;而過去台肥曾與魚仔魚漁友合作養殖試驗,將漁寶拌入飼料,整腸、改善魚的體質,於是便建議郭仲軒嘗試看看,並和直接潑灑漁寶搭配運用。「大部分淡水魚都會有臭土味,但用了漁寶就不會。」一向都會吃自家鰻魚以控管品質的郭仲軒,更親身嚐到了努力的甜美果實。
▲餵食鰻魚以飼料投入網籠的方式,可避免飼料四溢影響水質。
而鰻魚的水質耐受性雖高,但水質穩定性要高、良率要好,否則容易發生暴斃。邱仕彰提醒,3∼4月的返潮期最為關鍵,悶熱的天氣加上不斷吹拂的風,會造成水質混濁。「這時可以投撒沸石粉以產生吸附作用,再輔以鎂鈣肥,中和土壤酸性、減少底泥有毒硫化物。」此外還得留心清明節前後的接連大雨造成倒藻缺氧,以及夏季是鏈球菌等細菌感染的高峰期。
經驗打底 與時俱進
過去父親累積下來的技術與經驗,是郭仲軒養殖鰻魚的重要基底,但當環境與時代逐步變遷,就要有新的對策相應。邱仕彰笑說,以前「3月、6月、9月」為高危險期,分別是3月清明節細菌感染、6月大雨、9月季節變化,「現在是3∼9月,甚至因為極端氣候關係在11月前都得小心。」

有趣的是,日本偏好「4P規格」(4尾1公斤)的鰻魚,這樣的大小在去頭去尾後,剛好可以放進盛裝蒲燒鰻的盒子,導致過去體型過大的鰻魚價格崩盤。但現今屏東一帶興起「鰻魚十吃」等料理方式,因此郭仲軒不需像過去頻繁分池,「4P可以賣到1斤800元,超過的體型也有1斤600元。」

5年前因池子出狀況而結識的兩人,如今已成為時常聯繫的「網友」,三不五時在LINE上討論養殖問題。「我花了99%的力氣在解決他們1%的問題。」邱仕彰直言,養殖戶多年累積的技術與經驗,是他無法企及的,在四處奔走輔導養殖戶的同時,也在向這些在地前輩學習。他隨身攜帶採樣瓶,只要看到特殊的藻類便會帶回去研究,例如郭仲軒的鱸鰻池便是樣本之一。「大家都知道藻類是環境指標生物,但都沒有真正去利用它。」邱仕彰舉例,同樣的藻類在鰻魚池沒問題,在虱目魚池就有問題,這和地方性、養殖狀況等都有關係。

講到這裡,他又和郭仲軒聊了起來,不停地討論各式養殖問題。這時的天空依舊湛藍,就好比走過台灣外銷奇蹟的鰻魚產業,歷經種種環境劇變與挑戰,在養殖戶與台肥不斷激盪出的火花中,勢必迎來下一波朗朗的曙光。
▲台肥邱仕彰(右)和郭仲軒(左)時常交流養殖知識與問題。
為什麼土用丑日要吃鰻魚?
土用丑日落在7~8月之間,日本人在此日有吃鰻魚的習俗。相傳鰻魚在江戶時代為庶民料理,但冬天的鰻魚比夏天肥美許多,導致夏天時生意冷清。當時有一位身擁發明、繪畫、劇作之長的鬼才平賀源內,在一間鰻魚店門口貼出「本日は土用の丑、鰻食うべし」(今天為土用之丑,應食鰻魚)的標語。因「丑」的日文發音為「うし」,而日本早就有在「丑之日」食用「う」字開頭的食物以抗暑,而鰻魚的日文正好是「うなぎ」,滑溜溜的外型更像極了「うし」的字型。熱潮從此傳開,延續至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