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施肥懂肥 農耕精髓 一次搞懂 常用肥料的知識與應用

2018-04-01
61226
文、攝影/黃笠庭(營業處)
自人類從事農耕作業以來,為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必須額外供應作物養分,以滿足作物生長發育;而肥料,就是指任何能直接或間接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之物料。
在早期,作物養分多以禽畜尿糞為來源,隨著工業與科技相互發展,人們對養分等相關知識更加深入,進而開發出單質肥料、化學複合肥料、有機質肥料、微生物肥料及土壤改良等資材。台肥公司也秉持著愛護土地及照顧農友,70年間不斷追求進步,開發出優質產品。

實用肥料知識集錦  農家使用肥料早已趨向多元,除了氮、磷、鉀三要素之外,尚有次要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有機質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等。由於品項眾多,且原料廣及廢棄物及工業副產品,肥料成分也愈趨複雜,若管理不當,將造成農友作物損失,甚至汙染農田土壤及水源環境。更需注意的是,購買國內或進口肥料時需注意是否清楚標示本國肥料登記證字號。若使用肥料後有任何問題時,可直接或透過農政單位聯絡廠商;若肥料產品無標示肥料登記證字號,則表示尚未經過農政單位審查檢驗完畢,使用後如發生損害,則可能無人負責或處理。在此以台肥公司肥料產品類別為範例,簡單說明各種肥料特性及使用時機。
 
1. 土壤改良資材
土壤是栽培作物的基礎,而影響作物吸收土壤養分的關鍵就是「土壤酸鹼度」,一般作物在酸鹼度6.0∼7.5的栽培環境下,各種肥份吸收效果最佳;鳳梨、茶樹等特定作物,則較適合在偏酸或偏鹼的環境下生長。當土壤過酸或過鹼,會使作物肥份吸收產生障礙,此時農友可能會認為肥份不足而提高肥料施用量,但這樣只會讓土壤的傷害與日俱增。

酸性土壤可用石灰質資材來改良,如台肥公司「農友牌鎂鈣肥」(圖1),是以白雲石磨製加工而成之苦土石灰,可在整地前撒施土壤均勻混拌,或是以樹冠最外圍相對於下方土壤位置,環狀開溝施於植株周圍並覆蓋土壤。鹼性土壤則可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銨、腐熟糞肥等來調整。使用此類資材時需與其他肥料分開施用,而且間隔至少要1∼2週,避免影響基肥或追肥之肥料效果。
2. 有機質肥料
有機質肥料除提供作物氮、磷、鉀三要素,鈣、硼等元素亦可由其中獲得,它更有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排水性及保水性與緩衝土壤酸鹼度變化等功能。有機質肥料相對於化學複合肥料,肥份釋放的速度較慢,故基肥時若與複合肥料同時使用,可在非施肥時間維持供應植株生長養分。台肥公司生產的有機質肥料產品非常多樣(圖2)。其中的「生技1號」、「生技3號」及「生技5號」,外觀為柱狀顆粒,便於農友施用土壤,供作物基、追肥使用;而「台肥2號」及「生技11號」外觀則為粉片狀,因粉片性質及成分含量較低,除供作物養分外,亦可拌入土壤均勻混合作土壤改良劑使用。另外尚有「生技10號」、「生技12號」,外觀為粉片狀,內含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技轉稻稈分解菌,可加速稻稈分解,讓養分再次利用。
圖一
圖二
3. 有機質複合肥料
依化工製程不同,複合肥料可分為錏磷基與硝磷基兩種。錏磷基氮素成分主要由尿素態氮與銨態氮組成;硝磷基則是由硝酸態氮與銨態氮組成。

而對植物生長來說,所需氮素主要為銨態氮或硝酸態氮;尿素態氮需轉化為銨態氮才可供作物吸收,各種作物對於三種氮素需求亦因不同生長期而異。另外,若土壤水分含量較高,氮素流失速度也較高,尤其以硝酸態氮流失速度最快,故於水田、雨季施肥時需注意田間水量。

台肥公司複肥產品(圖3)分為「錏磷基-寶效系列」及「硝磷基-黑旺系列」,共有的泥炭成分含眾多腐植酸,能夠延長土壤中氮素效力、減少陽離子受淋洗或土壤固定而流失、間接避免有效性磷減少。使用時可直接環施、溝施或撒施,因磷、鎂等元素需經土壤中有機酸分解才可供作物吸收,故溶水施用效果有限,若需溶水施用可選擇即溶複合肥料。
4. 即溶複合肥料
在作物生長期中,若根系較弱或需短時間補充特定肥份,可以葉面噴施方式施用,因葉面吸收肥份速度較快,能夠快速補足欠缺元素或提升果實品質,亦可以澆灌土壤方式施作。台肥公司即溶複合肥料(圖4)施用時需避免與鹼性農藥混合施用,即溶複肥稀釋時需注意濃度倍數,原則是以稀釋300倍行土壤澆灌或稀釋500倍行葉面噴施。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5. 微生物肥料

近年農政單位積極推廣微生物肥料及辦理相關措施補助農友,可知其在作物栽培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微生物肥料可提供作物養分,以土壤澆灌,更俱促進根系生長、保護根系、分解或中和有害物質、促進開花生長等功效;另外,用葉面噴施則可提高作物抵抗力。

台肥公司含微生物肥料產品有「活力營養劑系列」(圖5)與「活力磷寶」(圖6),以稀釋300倍行土壤澆灌或稀釋500倍行葉面噴施;另外,施用微生物肥料時不得與銅劑或抗生素殺菌劑混合施用,分開施用,效果最佳。
 
栽培竅門 對症下肥
1. 肥料施用量
施用肥料時,若對作物尚還陌生,施肥時建議以「少量多次」為原則。若施用肥料後無明顯情形,可評估施肥是否已達適量,或是考量氣溫、雨量等栽培環境對作物之影響,避免肥料施用過量而造成損害(即俗稱的「肥傷」)。

2. 營養不均
以往農友使用單質肥料時,常會有單一元素過高而造成拮抗作用之情形(圖7);筆者日前曾遇過一位農友,疑似因鉀肥施用過高而缺鈣。因此,在施用肥料時,除供應作物養分,也需調整作物本身營養元素之比例,這樣可以促進葉片、花朵、果實數量及品質之提升。
圖七
3. 氣溫變化
近年來,常有農友會問:「為什麼肥料量相同,作物生長的情形卻不一樣?」其實,施肥量或施肥時間需因氣候而有些調整。常會見到類似這樣的現象:氣溫偏低時,尿素態氮等肥份因轉換速度較慢,而使農友覺得毫無效果,進而額外施加不少肥料;等到氣溫升高時,肥份大量轉換,反而造成肥傷。

近年氣候短時間便急遽變化,日夜溫差達10度以上,亦影響種子發育及作物生長。學術單位曾以溫度生長箱(圖8)模擬日夜溫差5度及10度的環境,檢測常見作物在不同溫度下的栽培情形。結果顯示,在溫差較大的環境,生長發育表現較差──由此可見,施肥需要因應氣候的變遷適時呼應、調整。
 
種下永續農業的願景
栽培作物,需依不同目的、環境及條件,選擇最適當的資材。正確且靈活地運用各種資財,栽培上不僅能提升產量與品質,更能落實永續栽培及永續經營。台肥始終致力於肥料產品之研發與創新,任何栽培及施肥的相關問題,皆會盡心盡力與農友討論和學習,期以此心力,共同因應各種環境所帶來的耕耘新挑戰。
圖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