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同仁只要聽到上課或是受訓的消息,往往避之唯恐不及,若是需要單位推派人選,最菜的人一定先被推出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課程很多都很無聊、也沒什麼意義。但是這裡有一個攸關生命安全的課程,你要不要來參加?
公司為照顧同仁安全,於總管理處8樓梯廳裝設一台AED設施(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稱為「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俗稱傻瓜電擊器,如同以前的傻瓜相機一樣,操作簡單容易上手,只要遵循機器指令即可,雖然叫它傻瓜,這可是一部真的聰明、可以救命的設施。
有了設備後也需要人員操作, 為了讓同仁認識了解AED,因此工安處接續辦了2場次AED訓練,在課程開始前,教練先詢問現場同仁有接受過CPR訓練的請舉手,還不錯有超過十位同仁舉手,教練說:「這表示貴公司很安全」,緊接著問,如果真正發生狀況時還敢施作CPR的請舉手,疑?沒有!倘若是自己家人需要急救,應該會奮不顧身馬上施作CPR,當對象換作陌生人時,為什麼沒有人敢操作?擔心沒救活有法律責任?擔心對傷患二次傷害?擔心口對口人工呼吸有個人衛生的問題?
我們在報章媒體上常看到急救或醫療方面的糾紛,當傷者回天乏術時,家屬就對醫護人員或施救者提告,往往讓可能想伸出援手的善心人士擔心卻步了。媒體只追事件最前面的新聞,對媒體來說它是最有價值的,但後續發生的事,可能草草帶過或甚至沒有下文。
教練提到自己的親身經驗,104年6月八仙塵爆事件,事發點位於園區最裡端,當救護人員進入時發現許多重傷患者,因為傷者過多已擠爆八仙樂園鄰近醫院,所以只能緊急送往外縣市醫院,某位傷患因傷重逝世,家屬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責救護人員為何捨近求遠,而欲提告教練,之後新聞就沒有後續報導,事實上家屬事後自覺發言不當,親自向教練致歉,這段沒有被揭露出來的事實,社會大眾永遠無法知曉。
勇於救助免於咎責

教練說明法律會保障「善心救助者」相關條款。
媒體對事件的報導幾乎不包含後續追蹤的部分,因此民眾只接受前段訊息, 就列入刻板印象。事實上法律會保障「善心的救助者」,這句話筆者非常認同,真正善心者付出本身已能,為搶救瀕臨死神招喚的傷者,當然需要被保障;教練列出刑法、民法、緊急救護法、醫師法等規定,「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
大多數人對於CPR流程仍停留在「叫叫ABC」,基於衛生考量目前已修正為「叫叫CAB」。當需要施做CPR時,若是考量個人衛生,可省略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步驟,但胸外按壓動作還是要確實執行。而施作胸外按壓時會擔心對傷患造成二次傷害,譬如不小心壓斷肋骨,為了使大家有正確的想法,教練分享一個觀念,不立即施救傷患一定回天乏術,立即施救則有機會把傷者救回,其他的問題就交給專業醫療團隊吧。教練講解觀念、流程、資訊及教育等問題,破解眾人的疑惑後,對同仁而言猶如注入一支強心針,再次詢問若遇見需要CPR急救時願意伸出援手的,就不再是零了。

同仁參加急救人員訓練,包扎繃帶演練實況。 急救訓練課程,學員示範傷患的攙扶法,右手需抓住對方腰部口袋。
傷患鎖骨骨折時,可使用8字形固定法。隨身的絲巾也可當作的急救工具。
8字形急救固定法,繩結固定後,將多餘的部份藏起來。
取得證照增加信心
在此說明「勞動部急救人員訓練」與「紅十字會急救員訓練」證照訓練及取證方式,勞動部的急救人員須受訓18小時合格後取得證書,並依規定須每三年至少三小時在職訓練紀錄,而紅十字會急救員須受訓16小時合格取得之證書其有效期為三年,須複訓合格後才能重新換證。
在職訓練及複訓之目的,主要是維持急救人員對救護技能之熟練。訓練內容包括急救相關知識與實務操作,操作部分包括CPR、外傷包紮、骨折固定、傷患搬運等大項,運用三角巾包紮、固定板使用方式、心肺復甦術、單人搬運、雙人搬運、擔架搬運等實際演練,讓受訓者熟識各項救護之操作。
急救人員訓練演練實況
之前在電子產業曾辦理過急救人員團體訓練班,那一梯次的老師是位醫生,他除了急救教學內容豐富外,實務演練的每一項動作皆不馬虎,先親自示範,再請學員們來一一操作訓練,聽到這大家應該認為這場訓練很棒。
實際上老師下課前的一句話,才是最棒且受用無窮的,他說:「課程所教的是一般常見的急救方式,但是有些意外並非是課堂上所教的方式所能應付」,老師留下他的電話號碼,若遇到不知如何處理的事故,可以線上教學。
約過了一年在路上碰見交通事故就用到了,當時有一輛吊卡車掛勾鬆脫,剛好打到後方一位機車騎士胸口,騎士立即摔車倒下,路人幫忙抬至路旁等待救護車來,傷者因疼痛躺下左右翻動,當下撥了個電話給老師,說明發生情形和傷者狀況,老師線上教導,別讓傷者平躺著要讓他坐立,擔心因撞擊若有內出血情形,平躺會造成傷口大量出血,坐立能壓住內部傷口減少出血量,當救護車抵達後即交給專業的救護人員。所以我們上課、受訓時都要堅持到最後,才能有更多收穫,最精華的部份永遠是留在最後時刻。
受訓即時搶救生命
總管理處在104年共派了7位同仁參加急救人員訓練,當時為了決定人選也傷透腦筋。在大家集思廣益下,我們用選派的方式,先列出個性熱忱且勇於助人的同仁名單,經逐一詢問意願後,再個別與單位主管報告,其所屬主管們聽到是與同仁安全及健康有關,皆表示一定參與,才能順利完成7位同仁之急救人員派訓。
訓練最重要是讓人員熟能生巧,如同滅火器訓練一樣,當人員拿起滅火器操作時,很順手做出拉拉壓的標準動作,使滅火器能即時噴灑進行滅火,急救訓練也是如此。104年完成急救人員派訓及AED訓練,剛好年底公司舉辦一場訓練活動中,一位同仁身體不適隨即倒下呼吸中止,剛受完訓的土地開發處陳建宇,現場立即在黃金時間內施以CPR搶救得宜,隨後經由緊急救護醫療,挽回同仁寶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