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的深淺如呼吸
「詩話」比之「詩批評」較具感性,也較貼心。
「有情」是欣賞詩文學的主要精神,也更能親近詩的心靈。一般,「詩批評」大都拿起解剖刀,一刀一刀的剖,一刀一刀的切;最後,詩被分解的支離破碎,只見刀光剪影,詩已然血肉模糊。
讀詩,應以欣賞的心情興味盎然的細讀,心有所感悟,則欣賞之,繼而讚歎之。有時心中靈光乍現,則語帶深情來述說詩境界之妙處,用感染語言的力量,閒適清談。此乃詩話貼心的所在。有時甚至可搔到癢處,讓讀者在感受到你的讀詩心得之餘,也能充滿愉悅的聽你訴說,內心自有收穫。更且,品詩的深淺,一如你對呼吸的深淺;所以,你讀一首詩的感動深淺,端賴你生活感悟的深淺而有所不同。
詩是感情的花朵,要你評花論色,倒也有點多餘。夏蟬透明的輕翼,可以洞見世界,細緻的高吭鳴叫聲,宛如一條柔細的絲線,引昇向無限的天空。當眾人靜心諦聽,忽有評者說,那蟬的顏色與樹幹不相襯,叫聲有濁意,欠缺美感,甚至還煞有其事的說,牠的翅膀缺了一角。唉,大自然的一件藝術作品,即使有些微的缺憾,正也是大自然創造的美意。我們似乎可帶點小小的缺陷美來欣賞其韻味。
例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詩句)的豪情氣勢,是一個藝術浪漫的表現,我們豈能說他誇大不實之極!而又如當代詩人向明的「寫一生的歲月在自己的白髮上,好一筆萬里江山。」高明的詩其表現就是要超越事物的本質,而進入想像的世界;一頭蒼蒼曠蓬的白髮,移情而成一筆萬里江山的意象。詩文之妙處,往往都來自移情作用。
我們常說,詩的欣賞是另一種創作,欣賞時,其心思的活動,不也是如詩創作時移情的情況。
欣賞詩,談談讀後的感動和心情,也是頂愜意的。就有如打赤腳漫步於濕濕柔柔的田埂泥土草茸,其舒暢與美感,何勞科學家取泥土仔細分析化驗其成分和硬度,多煞風景!
莊裕安在梅新<魚川談詩>一書的序中,有一句話說得極為傳神,「詩論者恐怕得醉過,才能體會詩的妙態,否則便要變成無趣的交通警察,拿著酒精測試器檢驗排成一列的詩人。」
詩人的風格,在詩人的詩作中自然呈現,批評者似也無需再做贅言,把詩老往手術台上送,那不也是一件多此一舉的傷害!
詩之美,讀者可以用想像來品賞,方能得其意趣之妙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