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框裡.框外

2016-04-01
2495
「以柔軟的心,拋大自己的格局」;以更大的包容,讓內心更清明,格局自然就提升了。
總經理/黃麗嬡
去瓶頸的能力
開年來,美國解除伊朗經濟制裁的新聞佔了國際各大新聞版面,BBC新聞也做了許多報導,其中一篇描述外交協商折衝的過程最為發人深省:
 
「要達到成功的談判,除了信念外,如何克服人性的弱點,在可以自大時謙卑、在要求強勢時軟弱、在感到恐懼時信任、在絕望時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這高度挑戰著壓力下的勇氣及信念。」


Faith can provide that strength for many because it often asks us to do the most difficult human things; to be humble when the ego demands arrogance; to be vulnerable when others call for strength; to trust when we fear; to believe that the other can change even when that might seem impossible.
 
年初,我轉了一圈,參與各單位的業務會議,除了了解同仁工作狀況,也藉機和同仁溝通公司經營及職場上贏的工作態度,我勉勵同仁「以柔軟的心,拋大自己的格局」;「柔軟的心」應是不斷鞭策自己拋掉「我執」的瓶頸,在可以自大時謙卑、在要求強勢時軟弱,以更大的包容,讓內心更清明,格局自然就提升了;在職場上常看到很多同仁,專業能力很強,卻無法發揮更大影響力包容別人、包容不同意見,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殊為可惜!

 
「有機」的力量
前院種了一株小葉黃蟬,不到半年已爬滿了整面牆,展現了強盛的生命力,更不可思議的,是它攀越另一道高牆的能力,在沒有攀附物的情況下,它的柔軟枝葉會互相捲曲形成強壯枝幹,逆勢挺升而上,新生的枝葉也就順勢跨越展開;這就是有機的力量,可以隨勢改變因應求生。過去台灣以製造業發展經濟,強調標準流程SOP,每個步驟要求固定而精準,然隨著企業無國界的競爭,企業開始強調轉型及創新。觀之,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企業不也就要像自然界的有機體一樣,需有柔軟順勢攀爬的能力,也有強韌逆勢挺進的力量。
憑甚麼贏
去新加坡參加朱肥董事會席間,朱肥董事長Mr. Mana很迫切的和我們分享SABIC農業部門發展的策略思考,他不斷提出以市場導向來創造價值的觀念,並強調「改變」及「創新」是企業成長的不二法門,希望以台肥深耕市場的優勢,共創利基。
 
不禁想起,義大利米蘭舉辦的世博展,在面對未來人口成長的糧食危機,各國的展出不約而同的都在農業科技,如隨著陽光轉向的垂直農場、有自動e化生產履歷的未來超市、極端省水的岩石耕種、利用農產廢棄物的橘子纖維衣服,似乎整個食物生產供應都被革命性翻轉。
 
數位相機革命性翻轉了攝影產業,讓美國百年膠捲巨擘柯達公司幾乎消失,更諷刺的是,其實首部數位相機正是1975年由柯達工程師開發出來的,顯見當時家大業大穩坐產業龍頭的柯達公司並未在意這股潮流。如今面對農業不斷被革命性翻轉的同時,號稱為台灣肥料龍頭的我們,是否也應戒慎省思,市場要甚麼?我們憑甚麼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