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 月台肥新上市的肥料金旺特43 號,目前已有峨眉桶柑果農開始試用。
採訪編輯/彭琬鈴、吉天行(台肥董事會辦公室) 攝影/薛玉明
八月時節,從台三線驅車一路往新竹縣南邊走,就會進入峨眉鄉,這是典型的客家山城,有著依山傍水的好風景。整個鄉鎮看起來群山環繞、層巒疊嶂,實際上海拔多在500公尺以下,屬丘陵地形。再加上冬季日夜溫差可達6至10度,冬春季雨量豐沛,因此造就出盛產桶柑的天然環境。
炙熱夏天的早晨,剛踏上新竹峨眉的土地,就能看見滿山遍野的桶柑果樹,就如這座小而精緻的鄉鎮一斑,短短一條街上就能看遍峨眉鄉商家。來到街上的「峨眉鄉農會」,供銷部主任李文喜和總幹事郭素玉就站在大門口熱情招呼民眾,不時還能聽見服務人員親切地用客家話與來辦事的農民閒話家常,簡單的情景卻深刻展現出客家小鎮的樸實風貌和農村人情味。
環境優勢 成就峨眉桶柑一席之地
峨眉鄉位處新竹最南邊,冬季日夜溫差達6至10度,春季雨水充沛且適量,由於屬淺土丘陵地形,海拔約100至150公尺,土壤排水良好,從整體環境來看,非常適合桶柑生長。供銷部主任李文喜進一步解釋,「丘陵地排水良好的原因在於,水分有充足地形條件可以排放出去,不會造成積水,相對作物成長情況較好,產量自然就高。」
除了氣候和地理的先天優勢,總幹事郭素玉也提到峨眉地區栽種桶柑的關鍵技術是,農民採用「草生栽培」的方式管理果園,即「不使用除草劑,以人工去除雜草」,雖然會增加人力和時間成本,但能保持土壤的水分和養分,增加土壤有機質。不只提供桶柑更良好的生長環境,也兼具水土保持功能,避免土壤裸露造成土石流失。
另一個重要人文特色是,峨眉鄉居民多以客家族群為主,客家人天生有著刻苦耐勞的硬頸精神,即使身處山區生活仍能克服環境的限制,善用山坡地進行農事,造就整個峨眉鄉遍佈桶柑果樹的景象。
放眼全台,許多鄉鎮其實都有生產桶柑,但就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2018年農業統計年報顯示,在目前國內桶柑種植總面積3,123公頃中,新竹縣就佔1,401公頃,而僅僅峨眉鄉的總種植面積就有600多公頃、總產量達10,169公噸,佔全國總產量53,764公噸的20%、新竹縣總產量24,203公噸的42%,可說是台灣最大的桶柑產區。
「果皮色澤黃橙,果肉糖酸比佳,平均甜度約12度以上」是峨眉桶柑的最大特色,加上目前峨眉果農多數栽種「大春種」桶柑,該品種特徵是無籽、果實大又飽滿、果形漂亮,種種優勢條件讓峨眉桶柑就是特別好吃。李文喜解釋,峨眉桶柑的糖酸比大約在0.5至0.7,甜中帶酸,自然風味最好。
郭素玉則補充,桶柑採收完還需要經過人工分級,一般從19至29公分可分成六至七等,市面上最常看到的桶柑都是周徑23 ∼ 27公分,以市場銷售度來說,周徑27公分最佳。
談到「峨眉桶柑」在水果市場的與眾不同之處,這四個字似乎也代表著品質保證。郭素玉笑著透露,以前曾有其他鄉鎮的桶柑果農特別前來農會購買印有「峨眉桶柑」的紙箱,因為消費者只要看到「峨眉桶柑」幾乎都會買單,銷量和售價也會變得很好。
至於為何峨眉桶柑名聲如此響亮?郭素玉也娓娓道出一段小歷史,民國89年宜蘭縣政府辦理全國桶柑評鑑比賽,當時峨眉鄉農民囊括前八名,也讓峨眉桶柑就此打出名號。從那之後,峨眉鄉農會幾乎每年都會針對全新竹縣或峨眉地區舉辦桶柑評鑑比賽,主要是鼓勵峨眉鄉農民提升自家桶柑品質,並替農民打開知名度。
民國90年開始,農會更固定在農曆12月16日前後(約過年前兩個禮拜的週末二日)舉行桶柑節,並搭配產業活動,開放農友擺攤販售桶柑。不只於活動當天辦理桶柑評鑑選出當季的桶柑王,也因為吸引媒體報導和民眾參加,能帶動銷量和提升價格。
經驗為助力 10個月精心孕育桶柑
峨眉鄉桶柑第三產銷班班長黎萬坤,過去幾年是桶柑評鑑的常勝軍,他自豪地說:「我得獎率是98%!」種植桶柑已20多年的他,民國84年原本在機械廠工作,那時深感種桶柑比上班還要有價值,因此回家協助父親種桶柑。隨著父親年歲漸長,他也正式承接父親的桶柑園,目前自家果園約有4.5公頃。
這天跟著黎萬坤到自家桶柑園,他身手矯健地在山坡地果園穿梭,爬上爬下忙得滿頭大汗。黎萬坤一邊砍草一邊說道,桶柑從生長、開花、結果、轉色到成熟採收,需要10個月時間,大約3月中至隔年1月中(農曆過年前),悉心照料之下為的就是迎接一年一次的採收期,不同於其他農作物同年之間能收成好幾次,可見桶柑之珍貴。
草生栽培法必須倚靠人力去除草,耗費人力但可提供桶柑良好生長環境。
黎萬坤說,每年2月底至3月中旬桶柑產季結束,他就得開始新一季的栽種管理,包括清理果園、剪枝、樹根殺菌、施肥等工作,中間會經過果樹開葉花,直到結果實之後,過了端午節就得追加肥料,以及針對樹根和果實殺菌殺蟲。接著8月底至9月初期間,更增加「疏果、修剪徒長枝」兩項重要工作,直到果實開始轉色,就可以預備進入成熟採收期,也因為桶柑通常多半於農曆過年前成熟,又有「年柑」之美名。
農友黎萬坤正在修剪徒長枝,保證桶柑成果的品質。
8月中下旬正值疏果時期,看著黎萬坤在果園裡快速地把一顆顆的小果除去,不免讓人好奇該如何篩選這些果實。他經驗老到地說道,「通常我會從外觀密度判斷,一般間隔15公分以上才是正常,若10公分以內就長了三顆果實,密度就算太高。」至於為何必須疏果?李文喜在一旁解釋,桶柑有隔年結果的生長特性,今年結果多,明年結果量就少,甚至可能不結果,先把小果疏掉,不但能平均結果量,也不讓小果進到市場拉低價格,「這其實就農人口中常講的,大年和小年。」
而徒長枝,顧名思義就是垂直生長的多餘枝條,由於它生長得比一般枝梢更高且粗大,會影響陽光照射和通風,透過整枝修剪才能避免消耗大量養分,保持桶柑整體的產量和品質。
另外在施肥的部分,大部分峨眉桶柑果農在整個栽種期會有兩到三次的施肥,而黎萬坤也有個人的施肥習慣,通常3月底固定第一次理肥,他會選擇使用台肥5號或1號,到了端午節之後,第二次追肥就會使用黑旺特43號。他表示,這幾年透過農會講習會,會有台肥人員向果農介紹各種肥料特性和適用時期,指導正確使用肥料,讓他對肥料管理也更加全面了解。
為了保證桶柑的甜度,農友黎萬坤在大太陽下施用肥料。
談起過去種植桶柑的經驗,有段日子令黎萬坤印象最為深刻。民國90年桶柑在市場銷售量還不錯,特別是過年期間柑橘類水果需求量大,價格非常好,黎萬坤甚至到台北三峽市場租一個月的攤位自售桶柑。他笑著說,「我是鄉下人,平常比較沒有機會和外界連結,自售其實是藉此和消費者直接面對面,有推薦自家桶柑的機會。」
只是當年他每天早上五點多開車到三峽,賣完桶柑後回到家已經下午兩、三點,還得接續把早上工人採收好的桶柑作篩選,一顆一顆分級直到晚上,長期下來很耗盡體力。大概賣了四年後,即使每次在過年前都能賣到產量的三分之二,仍決定不再北上自售。
永續經營 從輔導、行銷做起
其實峨眉鄉從民國48年開始栽種桶柑,至今已有60年歷史,經歷整體大環境的變遷,特別是氣候影響最甚。李文喜回憶起,以前桶柑1公斤平均價可賣至30元以上,最高約38元,全盛時期1公斤還高達約5、60元。但近三、四年台灣的暖冬氣候,造成桶柑收成很好,價格卻不好。從去年12月到今年5、6月來看,1公斤平均18.7塊,2017年甚至降至17.8元。李文喜分析,「柑橘類水果喜好冷涼氣候,如果成熟時期氣溫太高,各方面品質都會下降,影響作物特性。」
面對環境變動,峨眉鄉農會仍致力於輔導農友提升種植桶柑之技術,透過產銷班一年五到六次的班會,學員能互相交流栽種桶柑和管理果園的心得。班會之餘,也會到其他農民果園觀摩學習,範圍不侷限於峨眉地區,偶爾到外地參觀嘉義椪柑園、古坑柳丁園。
由於現在多半有土壤酸化嚴重的問題,農會每兩年也會請農民送土壤樣品到農業改良所進行土壤檢測分析。針對缺乏的部分,再建議農民施予所需的鹼性物質,如:鎂鈣肥、苦土石灰,來改變土壤酸鹼度。郭素玉解釋,「土壤若過度酸化,施予再多的肥料也無法發揮作用。」
農會每年更辦理一到兩次的桶柑栽培技術講習會,邀請農業改良廠的技術團隊到峨眉輔導農友,包括教導肥料管理、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宣導、提供農業技術諮詢等,農友在種植桶柑遇到的任何問題,學者專家都會協助解決和改善。
為了多元化行銷峨眉桶柑,協助農民紓解產量過剩的壓力,峨眉鄉農會近年也利用在地優質桶柑開發加工品,如:果汁和果醬。郭素玉提到,自家果汁特色在於沒有添加水和糖,也喝得到果皮和果肉,完全保留水果營養成分,是100%的純果汁。未來農會也會持續開發其他產品,讓桶柑有更多的新吃法。
總幹事郭素玉期望透過研發加工品,為農友找出更多產銷新出路。
峨眉鄉農會所生產的100%桶柑純果汁。
另外,峨眉鄉的好山好水孕育出優質的桶柑,也保有許多優美自然風景,郭素玉直說峨眉是「小而美的鄉鎮」,也大力推薦外地人來趟峨眉一日遊,尤其當地碩果僅存的細茅埔吊橋、峨眉湖環湖步道、獅頭山、富興茶業文化館都很適合遊客前往健行或騎自行車。走一趟峨眉,不只能帶回結實飽滿、香甜多汁的桶柑,相信更能充分感受在地客家風情和質樸農村味。
峨眉湖環湖步道
地 址:315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和富興村(峨眉湖畔)
電 話:03-5800116
開放時間: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