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阿里山茶園 友善耕作種子萌芽

2017-10-01
7199
清幽甘甜的阿里山茶遠近馳名,這好滋味的背後,是施肥的學問、天候的配合,更是友善大地的決心。台肥與地方農會合作,每年舉辦上百場合理化施肥講習,為農友注入施肥新知;而茶農羅旭智採友善農法,奪得製茶大賽冠軍。有力道的推廣與農友實績,都為永續農業的向上發展推波助瀾。
文/編輯室 圖/劉德媛
 
以化肥起家的台肥,近幾年來致力於推廣友善耕作,每年主動舉辦逾百場合理化施肥講習,員工們開著印有「台肥」字號的公務車,深入高山、偏鄉,傳遞新知,教導農友如何利用台肥肥料好夥伴,正確對待我們賴以為生的土地,邁向永續農業的未來。而這些懷著友善土地願景的農友,不僅為大地注入新生,也讓農業開始回春。
 

Story 1 推廣
 
台肥與番路鄉農會共同舉辦合理化施肥講習,近50位茶農認真齊集聽講。
台肥攜手農會 合理化施肥深入田間

8月24日,阿里山飄著淡淡雲霧,盎綠茶園多了幾分柔美。在明峰製茶廠裡,台肥與嘉義縣番路鄉農會攜手舉辦「有機質肥料與茶樹肥培管理講習會」,宣導使用微生物肥料,不僅穩定作物生長與收益,更讓土壤變得健康。
圖1:台肥營業處劉曜德是本場講師,十分樂見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投入農業。
 
在講習會場外,番路鄉農會正進行著「106年度製茶技術競賽活動」,善用中間1個多小時空檔,台肥特別安排營業處的專業講師劉曜德講習,當作茶農們的在職進修。只見近50位整齊劃一穿著農會螢光綠T恤的茶農們齊集並聚精會神聽講,這些茶農都很年輕,很多人是製茶技術競賽的選手,更不乏金獎加身的優秀茶農二代。
 

有機質肥料 改善酸性土壤

農友最想問的問題莫過於:「我的土壤健康嗎?」劉曜德開門見山地指出,土壤也是會生病的,因此要選用優質有機肥料,如果肥料品質良好,施肥的效果卻愈來愈差,甚至吸收不了肥料,這時就必須檢視土壤健康的幾個要件:土壤蓬鬆不可硬、土壤質地排水性佳、土壤無病害及適當的酸鹼值。

茶樹雖喜酸性土壤,但土壤過度酸化會使鈣、鎂、鉀等元素流失,磷的有效性和有益微生物的活性雙雙降低,而鐵、鋁、錳活性提高則會毒害物,建議採用含氧化鎂18%、氧化鈣35%的台肥農友牌鎂鈣肥,總鹼度60%,即可溫和改善酸性土壤。

劉曜德解說,「生技3號有機質肥料」健康又好用,包含米糠、花生粕、芝麻粕、椰子粕、蓖麻粕、蔗渣顆粒肥,改善土壤、肥效成果明顯,供應的有機質精華腐植酸能增加土壤的緩衝力和水分移動力;老一輩農夫常使用動物糞便,雖然便宜、吸收速度快,但無法改變土壤的物理性質。他以雞糞為例,其水分高、重金屬污染問題嚴重,有機質快速分解會導致土壤劣化。

粉狀的「台肥2號有機質肥料」成分為花生殼、蔗渣、菇類培植木屑、植物渣粕,具備完全腐熟的效能,且能維持長期效用,穩定改善土壤性質,優於化肥。台肥有機質肥料均通過國家檢驗,擁有肥料登記證,是值得農友安心使用的有機資材;跟台肥肥料相比,品質不良的有機質肥料有重金屬污染、含有草籽和病原蟲卵、發酵不完全以致影響作物生長,戕害土地。
 
講習地點位在阿里山明峰製茶廠,現場可見茶葉及製茶廠房。
磷寶配黑旺 保肥力強

為了免植物不易吸收磷肥,台肥還推出「活力磷寶」,有益菌含量高達10億/mL,一般溶磷菌產品只能溶解1種被土壤固定的磷肥,活力磷寶的菌種則可溶解被土壤固定住的鈣磷、鐵磷、鋁磷等3種磷肥,供應茶葉所需,稀釋後在苗期浸泡使用或在生長期間灌土、噴施葉面,可幫助吸收茁壯,尤其在颱風過後或氣候異常時加強使用,能夠降低農產品的損失。此外,活力生技營養劑系列產品可抑制真菌性病害,強化幼苗、葉芽的生長。

劉曜德特別推薦新產品複合肥料黑旺、寶效,「黑旺系列」的泥炭成分具有大量腐植酸,高達50%以上,供應有益微生物養分,可增加土壤離子交換能力及保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及增加通氣性,保水性、排水性都高,兼有速效、長效。建議在冬茶採完後施肥,迎合茶樹「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新生長時機,到了6、7月再施肥一次,搭配活力生技營養劑1號更理想,天然蛋白質、海藻精華等有機營養物質,能促進根系發展,活化土壤。
講習以合理化施肥為核心,現場備有講習提到的有機質及微生物肥料。
 
「寶效42號」含50∼60%有機質以及作物必需的氧化鎂,並添加泥炭,富含全氮養分,可增進保肥力及地力,也能改善土壤狀況,適用於早春茶樹需氮較多時期以及秋茶採完後的施肥期,是茶葉的福音,也適用於大多數農作物。


陳乙安:

「高山烏龍要求土壤條件很高,施肥絕對要講究,所以我特別謹慎,選用有信用的台肥產品事半功倍。」
 
茶農二代見證 施對肥料事半功倍

講習會中更穿插台肥肥料大方送有獎徵答,獲得聽講茶農們的熱烈回應,不但踴躍答題並回答正確,還紛紛提問,詢問使用有機肥的時機、向農會購買的優惠、其他通路或訂購配送辦法等。

來自梅山鄉瑞里村的瑞億製茶廠第二代陳乙安,退伍迄今接手茶園耕種及製茶,深感近3、4年來氣候變動劇烈、降雨量異常,導致施肥上較難控制。一旦大雨沖刷,茶葉無法吸收肥份,為挽救作物,他以為葉面噴施方法就能彌補損失,但坊間有些資材廣告誇大效果,用了才知道沒效。現在,年輕一代知識型茶農已經知道要慎選有信用的肥料企業和品牌,「台肥含鎂寶效5號」的分解期長,既長效又可持續作用,黑旺追加肥份效益迅速,他用在四季採收後,遇颱風豪雨則彈性使用葉面肥,確保收成,是對抗惡劣天候的好幫手。

「第一代所種的青心烏龍茶樹,常常施肥無效卻又一直給肥,成本大,收穫少,村人礙於人情推銷的壓力,買到地下工廠產品,標示簡陋的肥料桶連肥料登記證字號都沒有。甚至有茶農不察,使用未發酵完成的牛糞,連年沒得採收;更有人誤買了黑心產品人工羊糞,不得不把受傷的樹根挖掉,重種茶苗,損失慘重。高山烏龍要求的土壤條件很高,施肥絕對要講究,所以我特別謹慎。」陳乙安會觀察土壤狀況、天氣變化再決定施肥,選用台肥產品事半功倍,瑞億製茶廠也榮獲天下名茶銀牌等獎項。
 

劉健群:

「台肥的有機肥發酵完全,有益高山烏龍、金萱、夏採蜜香紅茶的肥份吸收。」
 

 
梅山鄉鼎豐製茶廠第二代劉健群從小就隨父親種茶,鼎豐是瑞里地區第一個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茶廠,勇奪梅山鄉農會優良茶評選頭等獎,他分享向農會購買「台肥含鎂寶效5號」用於平衡基肥的好處,「台肥的有機肥發酵完全,有益高山烏龍、金萱、夏採蜜香紅茶的肥份吸收。」摸摸台肥的肥料袋,馬上發現它不發熱、不含水分,是優質肥料,價位合理,用量不必多,效果就很明顯,所發揮的價值達到極大化,對土地、作物都形成善的循環。
台肥嘉義區主任康晉嘉也參與講習,現場主持肥料推廣活動。


Story 2 佳績

冠軍茶農羅旭智 安心的甘醇茶滋味
 
羅旭智沖泡起他轉型無毒有機茶園的紅烏龍茶,茶湯偏紅,散發果香。
「噴農藥,茶農是第一個受害人,不值得為了較高收成而賠上健康。莫拉克風災之後,我改採自然農法,採收量銳減,但換得安全、健康。」105年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季軍、大阿里山茶區烏龍茶製茶技術競賽冠軍羅旭智述說掌舵轉向的心路歷程。

羅旭智一早就來到番路鄉農會年度製茶技術研習與競賽會場,參與台肥的「有機質肥料與茶樹肥培管理講習會」。今年他放棄報名競賽,「很開心有這麼多年輕第二代返鄉接手茶園,認真製茶,我得過獎了,應該把機會讓給別人。」有後進趨前請教,他不藏私地交流,目前他的心思全放在友善耕作上,「劉曜德講師說得很對,施肥不在乎多,要能好好吸收,所以我也會適時使用台肥寶效有機質複合肥和尿素補充肥份,有益茶樹和土壤。」

友善農業 今天不做明天後悔

畢業於龍華工專(現已升格為科技大學)機械系的羅旭智,原本在嘉義市工作,因為捨不得家裡只剩下母親辛苦在「做山」,決定接手剛過世的父親留下的茶園和金廣茶行,另一方面也資助弟弟繼續專心升學讀書。「父親生前採行慣型農法種植青心烏龍、金萱品種茶樹,但農民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一聞到農藥味就覺得噁心,漸漸地就減少用量。」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八八水災,阿里山鄉降雨紀綠打破全國歷史,高達3,060公釐。這個災害讓羅旭智發現,茶園自主管理很重要,而茶園的完全蛻變至少要經歷7年,所以他當時規劃逐區改採自然農法,「突然完全不噴農藥,茶樹容易驟然死亡,在中興大學教授的指導下,我按步就班改良土壤,從臨路的區塊開始力行草生栽培無毒耕作。」

金廣茶行精製的茶葉,送農藥檢驗獲得零檢出的證明,這是犧牲近9成產量換取的心血成果。106年的春茶僅僅採收400多斤,因為茶芽、茶葉都被茶角盲椿象的口器叮食出連片的黑褐色斑點,沒得採摘;到了採收夏秋茶的季節,羅旭智還耗在春茶的末班採收班車上,但他依然堅持理念做下去,因為友善土地,讓茶農業永續發展,是「今天不做、明天後悔莫及」的正確道路。

挑戰惡劣天候 抱回製茶技術冠軍

當番路鄉農會鼓勵嘉義縣茶區青年茶農參加「105年度嘉義大阿里山茶區烏龍茶製茶技術競賽」時,羅旭智把握機會,結果出乎意外驚喜,首次參賽就抱回頭獎。

記得105年9月7、8日,煙雨濛濛,惡劣的天候考驗著40位參賽選手,沒辦法在日光下萎凋個人分到的25斤茶青,羅旭智不得不開車6公里把茶青搬運回家熱風萎凋,以免茶葉積水而受傷,之後再回到比賽場地進行攪拌、炒菁、揉捻、團揉、乾燥、烘焙、挑茶步驟。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郭寬福場長等3位評審依據茶葉外觀、水色、香氣、滋味項目評比,認為他製的茶葉茶湯甘甜、香氣清幽,脫穎而出,頒給冠軍,後來角逐全國競賽也摘下季軍,技法精確,實至名歸。謙虛地說自己是「三分實力,七分運氣」,也會抱持一直學習的心志,精益求精,回報這份榮譽。

行事低調的羅旭智,除了茶行窗外貼著3張公家單位的祝賀紅紙,沒在茶行門口懸掛得獎紅布條,也沒在名片上註記冠軍頭銜;直上阿里山的遊客亦不會往右拐彎到他海拔1,000公尺高的茶園和茶行,所以他貨賣識家,「慢慢賣。」

熱水燒開,羅旭智沖泡起他轉型無毒有機茶園、首開阿里山茶區重發酵精製工法先例的紅烏龍茶,口感滑潤,偏紅色的茶湯散發出果香氣息,令人驚艷,「要有最佳品質的茶葉,智慧施肥是關鍵。」

老一輩使用雞糞作肥料,儘管便宜,卻是既腥又臭,重金屬含量過高,危害土壤。羅旭智與肥料代理商接觸後,選擇了台肥的有機質肥料,他說,種茶樹不像種蔬菜必須翻土,所以對土地是比較友善的;然而現今氣候變遷問題衝擊種植生態與收穫,例如去年極端氣候就使得大片茶樹開花、茶芽變少,導致冬茶採收量大降。可見施肥先得有良好觀念,選用健康好肥,力行友善耕作,及絕不過度施肥,否則就會破壞土地,造成土壤負擔,台肥發酵完全的有機質複合肥料,品質穩定,搭配基肥很理想。
羅旭智的茶葉不僅榮獲冠軍肯定,送農藥檢驗獲得零檢出的證明。
羅旭智的女兒輕聞茶葉香,小小年紀就擔任社區活動的泡茶師,十分懂事。
欣見青年返鄉 注入創新思維

展望明日茶園農業,羅旭智認為劣勢是年輕人不懂得泡茶品茗,在飲料消費方面偏向咖啡及便利的瓶裝飲品,喝不到原茶品質及好茶滋味,名嘴、媒體又常以偏見誤導消費者,觀點失衡、錯漏;例如要大家喝茶時把第一泡茶湯倒掉以免喝到農藥,事實上,如果真的噴灑了農藥,這樣是沖不掉的。因而他以破釜沈舟的決心,轉向自然農法,建議消費者參觀茶園或多瞭解各家茶園茶莊情形,直接向茶農買茶,如果因為誤解就不敢喝台灣茶,寶島茶業的明天將會是黯淡的。

他看到的優勢則是愈來愈多年輕的茶農二代、三代回鄉接掌茶園,投入製茶及經營。年輕人勇於學習與創新,懂得善用學術資源,例如聰明用肥一改上一輩亂用、濫用的習性,又如曉得多種樹、少用除草劑,善待土地,加上年輕人願意努力投入,為台灣茶業導入樂觀的未來。

阿里山茶的特色是香氣豐富、喉韻足,尤其帶有桂花香、果香的迷人韻味,向來聞名中外,春茶甘醇耐泡,冬茶芳香濃郁,茶農們高人一等的製茶技術常常能兼具湯色、香氣、滋味的完美結構,達到最優化的表現,令人回味再三。

「小農專精種茶、製茶,卻不會行銷茶。」羅旭智希望政府、農政單位、農會能多多輔助茶農行銷,未來金廣茶行也將辦理製茶體驗,近距離接觸消費者,傳播茶與土地正向良性循環的生活教育,透過口碑擴展客群,分享好茶讓更多人認識、親近茶園,阿里山的茶業生態將會更加欣欣向榮。

如今羅旭智的弟弟也回家加入耕種行列,南瓜、筍子、百香果、金針花,自給自足;一雙兒女就讀隙頂國小,小小年紀就擔任社區活動的泡茶師,乖巧懂事,「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共享天倫,就是我快樂的泉源。」生長在日夜溫差大、雲瀑飛霧繚繞氣候下的茶葉,甘美甜潤,愛茶客得以安心地品味他的好茶,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