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戈壁草原上游牧民族豪邁策馬馳騁,蒼藍的天、無垠綠地、散落四處的蒙古包,此番美景想必是不少台灣人在心目中描繪出的蒙古印象。別以為蒙古離您很遙遠,咱們台肥在這美麗國度裡可是有家公司的呢!這次季刊特別請來蒙古台莊李植楷總經理,帶領大夥兒一塊了解蒙古風情,以及同為集團一份子的蒙古台莊公司。
臉上總是佈滿笑容的李植楷總經理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幽默風趣。
「當時我打算再一年就辦理優退,怎麼也沒想過會被派到蒙古去。人事命令公布前,一些同事恭喜我高昇,我還有些摸不著頭緒。蒙古這地方台灣人少有機會前往,我那個在藥廠工作忙著成天飛來飛去的女兒,可羨慕死了!」談起2015年被派駐蒙古台莊公司的過程,說話中氣十足、臉上滿是開懷笑容的李植楷總經理大笑分享。蒙古台莊, 為台肥創造穩定收益
位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的蒙古台莊公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單位呢?李總半開玩笑地說:「我們 是包租公!還是蒙古獲利最好的台商公司喔!」
他緊接著說明,原來在2000年時,外蒙政府曾派使節來台拜會,並獲得台灣對蒙古投資的允諾,爾 後促成台肥買下位於首都菁華地段一棟五層樓大樓,成立蒙古台莊公司,並將大樓命名為「台灣會舘」,一手打造「台灣經貿文化交流中心」;不久後,隨著外交部經貿辦事處、外貿協會,以及家扶基金會蒙古事務所進駐,台灣在蒙古的能見度提高不少,加上外交人員與公益組織對兩地無論是在正式還是非正式的交流上,都不遺餘力投注心力,讓台灣會舘不僅成為蒙古人認識台灣的最佳形象招牌,更是蒙古台商們交流與凝聚的中心。
台灣會舘五層樓的偌大空間,除了官方單位與蒙古台莊公司自行使用外,此處也因地段絕佳而一位難求。蒙古台莊公司特地規劃出多間店面與商務辦公室,分租予書店及公司行號使用,讓蒙古台莊公司靠著租金收入,就能穩穩地替台肥帶進收益,「會舘位在蒙古金融商圈內,往往我們貼出招租廣告沒多久,就有人上門詢問!」李總分享。
除了當「包租公」管理會舘內租戶、維持軟硬體的職責外,蒙古台莊還有項「副業」——在會舘五樓經營「商務旅館」!台灣會舘雖非專業飯店,房間數也不多,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原始配置中該有的廚師、清潔人員等,需要提供住客的服務,一項也沒少,價格一晚卻只要40美元,十分經濟實惠。李總經理指出,會舘在規劃初期設計商務套房,無非是為了方便那些到蒙古拓展商機的台商,讓他們不僅可節省初始投資成本,更可在會舘內取得來自家鄉的資源。這項服務在會舘開幕之初,的確吸引不少有意前往蒙古投資的台商進駐評估市場。十多年後的今天,台商在蒙古已有一定基礎,會舘住宿服務可說是完成階段性任務,到現在,一般自由行旅客與背包客入住的比例,反倒比台商來得高。
外交有頭腦、經營有手腕,這就是李總經理成功的秘訣然而,李植楷總經理站在公司最佳運營模式的角度上考量:「接待各國旅人固然為形象加分,也是替國家做外交的方法,可惜從獲利角度來看,蒙古因氣候關係,主要旅遊季節及住房時間集中在6到8月,其餘季節客房多半閒置,旅館服務的收益對公司來說相對有限,我們因而打算將房間全數改為辦公室,可擴大公司穩定收入來源!」
台灣會舘, 為台灣打造最佳形象
會說「台灣會舘」是蒙 古人認識台灣的最佳途徑,其 來有自。光從人口數來說,會舘內經貿辦事處人員、家扶聯 盟台灣員工與眷屬,以及蒙古 台莊公司唯一的台灣人李總, 讓台灣人成為會舘內「最大族 群」;不僅如此,駐外使節及 工作人員們以官方代表身份在 第一線耕耘台蒙關係,台灣家 扶更透過來自國人的力量,認 領了蒙古當地上萬名貧困兒 童,給予實質幫助;做為會舘 主人,李總在經營蒙古台莊公 司內外的優質形象與關係上, 也花了許多精神。
他分享,去年夏季一組背包客到蒙古遊玩,是一位台灣女孩帶著她的兩位外國籍女性友人,共同入住台灣會舘。兩天後預計前往巴彥列蓋省及烏布蘇省遊玩,並在8月25日回到會舘,但會舘人員一直到8月26 日上午仍未見三人蹤影,蒙古台莊同仁擔心之餘,隨即向李總報告,會舘立刻透過電話多方聯繫尋找,好不容易找到人在蒙古SOS醫院的三名旅客。原來,她們三人在烏布蘇省騎乘駱駝的行程中,不慎自駱駝背上摔落,送入醫院治療的她們,正在擔心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該如何處理後續問題,就接到來自蒙古台莊公司以及代表處的支援,讓三人頓感安心;從醫院轉回會舘後,在等待補辦相關手續這段期 間,李總特地吩咐會舘同仁, 將三人的早餐直接送至房間,更盡量滿足她們提出的需求與服務,讓她們能放心休養。種種體貼入微的協助與舉動,使得三人在離開會舘時,對蒙古台莊公司滿是感激,「這件事 也讓蒙古人看到我們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法,讓他們也覺得印象深刻!」李總說。
率直可愛的蒙古同仁
不僅讓蒙古台莊公司與台 灣會舘對外有著好名聲,李植楷總經理在經營內部員工關係上也不馬虎。對他而言,每天共事8小時的同仁,相處時間可能比家人都還久,同在一個屋簷下,能夠彼此互相照料,是再好不過的事,而他的一切管理措施,也都從這個角度出發。
不過,乍到蒙古時,李總也曾因此處的民情風俗,受了一次「震撼教育」,他笑著說:「我一直知道蒙古人工作比較『浪漫』,卻沒想到台灣人和蒙古人對『時間約定』 這事兒,有這麼大的認知差異。」原來,去年8月他到任後第一次員工旅遊,原本約定好10點出發的行程,卻因同仁姍姍來遲,遲到將近一小時才出門,他當下雖然生氣但沒有作聲;到了目的地準備烤肉,卻發現每位參與同仁早已自行分配好各自負責工作,讓整場活動有趣又圓滿,這才讓他體會蒙古人對於喜愛與不在意事物處理起來的差異性,「我不會蒙古語,也從這天的活動徹底認知,管理蒙古台莊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對人、下對指令, 事情就會水到渠成;不僅如此,蒙古是女性為主的社會,把事情交給女人辦理,比交給男人可靠得多,我也因此相當倚重蒙古台莊的額爾登副理,只要將事情交辦下去,她往往能如期達成。」
除了工作,李總也對蒙古同仁質樸的性格印象深刻,他略帶感慨地提及,公司因為營運策略調整,準備停止住宿服務,相關的廚師與清潔人員,自然也得另做安排,「我工作這麼久,第一次碰到被資遣的 員工帶著禮物到公司來,謝謝公司及主管對他的照顧,這真的讓我很感動。」
為了更加凝聚同仁的向心力,李總也從生活中著手,除了自費舉辦員工旅遊,來犒賞同仁達成工作績效外,還在公司開辦了「中文班」!李總說到:「某一次同仁的孩子看到我跟額爾登副理用中文交談,問父母我們在說什麼,覺得聽起來很有趣也想學,額爾登副理來向我報告,我思考後就請她開辦中文教學班。一來覺得孩子下課後到公司學習,讓同仁放心;二來蒙古景氣不好,孩子多學一項語言,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對他們也有幫助。中文班開辦後果然迴響很好,是我們十分樂見的成果。」父子兩代都是台肥人的李植楷總經理,四十多年前進入台肥以來,公關工作佔了他職涯泰半時間,民國97年開始兼任工會理事長等要職,對他來說,能在退休前到蒙古台莊淋漓盡致地發揮工作長才,無疑是人生中意外且美好的一段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