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鎂」中不足?小心慢性病風險

2016-04-01
2331
諮詢/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
文.圖/編輯室
 人體運作少不了礦物質。鎂跟鈣、鉀、鋅等一樣,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雖然量少,卻對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鎂攝取量不足,可能增加慢性病的風險。
鎂是人體內第四多的礦物質,可以維持肌肉與神經的正常功能,穩定心臟節律、強化骨骼健康、強化免疫機能。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鎂可以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也有助於骨骼健康和血糖代謝。另外,鎂跟糖尿病也有關聯,因為鎂能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19到50歲的成年男性每天應攝取380毫克、成年女性每天320毫克的鎂。雖然從飲食中就能攝取到足夠的鎂,但以先前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9歲以上的成人,普遍有低於參考攝取量的現象。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約45%的鎂應來自飲食中的蔬果、全穀、堅果,但現代人三餐經常外食,肉多菜少,很容易疏忽了天天五蔬果。還有常吃加工、精緻食品,少吃天然食材,滿足口慾但食物的營養密度低,這些因素都會使得鎂的攝取量不足。

除了攝取量不夠,另外有糖尿病、消化道疾病、長期腹瀉,或是使用利尿劑的人,會使得體內的鎂較容易流失。以往的研究也發現,老年人缺鎂的風險較年輕人高。

程涵宇說,鎂的攝取量不足,雖不至於有立即的不適症狀,但很可能帶來潛在性的慢性病風險,包括糖尿病、血壓不穩,另也可能影響免疫功能。要避免「鎂」中不足,以均衡飲食為優先。程涵宇說,包括葵花子、松子、杏仁果等堅果,深綠色蔬菜、豆類,以及糙米、小米、燕麥等全榖食物,都是富含鎂的食物。建議每天至少吃三份的蔬菜,主食改以全穀類取代白吐司、白飯、白饅頭,堅果則以無調味的產品為主,避免吃下多餘的熱量以及含鈉量太高,反而不利健康。

近來醫界推崇預防高血壓的「得舒飲食」,就是利用飲食中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等特色,降血壓改善健康。程涵宇說,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得舒飲食的食物療法,吃得更健康。得舒飲食也就是選擇全榖根莖類、天天五份蔬菜加五份水果、選擇低脂奶、紅肉改白肉、吃堅果用好油。

或是採取「地中海飲食」法,以非精製的全穀類為主食,大量的蔬菜、水果、豆類,以及使用橄欖油,適度的起士、優格等乳製品、多吃魚少吃紅肉等,也可以達成鎂攝取量達標。不過由於蔬果含高鉀,程涵宇說,鉀代謝能力不佳的腎臟病患,在改善飲食型態之前,最好先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透過不吃生菜、青菜以熱水燙過等方式減低鉀的攝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