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編輯/沈文薇、許惠娟(台肥董事會辦公室) 攝影/李復盛
有機耕作不僅可為環境創造永續價值,更可展現大自然與人類最天然純樸的樣貌。正值夏令時節,讓我們乘著樹蔭穿越一條條蜿蜒小徑,跟著多多龍有機農場的主人張家兄弟張治榮、張家榮看見原始的力量,創造有機栽種的嶄新未來。
從苗栗高鐵站步出,眼前望見的是廣闊的綠地青山,用力深呼吸一口氣,讓新鮮純淨的空氣徹底洗滌身心。位於苗栗西湖鄉著名的「多多龍有機農場」,還未進門就已聽見響亮的狗吠聲,熱情歡迎著每位客人到訪。
炎炎盛夏正是晶圓梨採收的季節,此時能夠品嘗一口鮮甜多汁的晶圓梨,真是夏日一大享受,台肥與多多龍有機農場攜手合作,應用台肥有機質肥料(生技5號、生技7號)於「台中二號-晶圓梨」肥培管理,建立一套有機梨施肥技術,成功突破以往晶圓梨的最佳產量與品質。
山泉水灌溉 多多龍的誕生
「來來,歡迎請坐,我切點水梨給你們吃,還有果汁很好喝喔。」迎面而來的是多多龍有機農場老闆的弟弟張家榮,這樣簡單的開場白卻讓每位到訪的遊客感到格外親切。「我剛剛才去除草啦,先去換件衣服,你們先請坐喔。」看著火燙的太陽高掛天上,張家榮的除草工作一大早就已幾乎完成。
換了一身乾爽衣服後,張家榮開始滔滔不絕的說起農場名字「多多龍」的由來,「主要原因就有三個啊,第一就是我們這裡是龍洞村,再來就是因為我們家屬龍的很多,最後則是我們的名字都有「榮」(諧音龍) 字。多多龍的名字也就這樣誕生了!」簡單的想法造就了這座不平凡的多元農場樣貌,但其實從小看著祖父輩們務農的張氏兄弟,很早就知道自己與土地早已種下深深的緣分。
「我們在西湖鄉是第一個做有機農場的,從事有機栽種至今已經差不多快10年了,比較算是推廣者的角色。」其實多多龍有機農場一開始本是做慣行農法的,以芸香科的果樹為主。像文旦、椪柑、柳丁、西施柚、檸檬,這些都是多多龍有機農場裡栽種的作物。加上這裡富有長年不會乾枯的河水與山泉水的灌溉特質,可以說相當適合栽種芸香科的果樹。
多多龍農場採用有機農法打造環境友善農園。
推廣有機 堅持品質把關
說到為何會轉型做有機栽種,張家榮語重心長的說:「其實以前這裡很多人種植水梨,也都會噴灑具有化學成分的農藥。很多人到了60歲左右就肝癌過世了。」他認為應該要將食物回歸至最原始的狀態,如此一來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自從確定投入有機栽種後便開始杜絕殺蟲劑及所有化學肥料,相對來說,病蟲害管理就成為有機栽種最大的挑戰。由於不能施灑除草劑,每兩個禮拜就需要除一次草,因此在除草的部分就會花費比較多心力。
不過,努力堅持最終總會有甜美的成果,與台肥合作產生的晶圓梨就是這樣特殊的品種。在嚴格的有機認證把關下,多多龍有機農場所栽種出來的晶圓梨口感與眾不同,「很多人在外面買很大顆、很漂亮的水梨,但就是不好吃。」他接著說到這次栽種晶圓梨是使用台肥的「生技5號有機質肥料」,因此果型較以往的大,但仍和化學肥料栽種的果型有所差別,其中最顯著的差別是在於「成果率」,有機栽種產量大約只有40%以下,但即使很多時候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張家榮也堅持要讓消費者吃到健康又天然的水果。
台肥康信鴻董事長(前排左4)與羅仕日副總( 前排左三) 帶領台肥同仁與多多龍農場張治榮老闆(穿藍衣者)一同於施用台肥有機肥料的柚子樹下歡樂合影。
雖然「多多龍有機農場」近年來大量投入有機晶圓梨栽培,但往年產量並不盡理想。好在今年與台肥研發團隊的有機肥料合作試驗下,有了豐盛的成果。梨園全區除了使用台肥「生技5號有機質肥料」,另外還有「生技7號有機質肥料」栽培,並搭配微生物肥料「活力磷寶」。在使用台肥有機梨施肥推薦後,晶圓梨平均果重680公克以上,為一般栽培之1.5倍,果實帶有獨特香氣,果肉扎實且清脆多汁,果實糖度平均達12度,加上微微果酸動人爽口,預估今年產量可增加2成。
為了要控管品質,農場平均一年會用到1,000多包的有機質肥料,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的投入。張家榮補充道:「剛開始轉型有機的動機,雖然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但到後來也是為了將健康的作物回饋給消費者,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堅定的口氣,展現出他在推動有機栽種的路途上,秉持「大家一起好」的理念。
化困境為轉機 加工品創造價值
被問到果農最常遇到的困境時,張家榮笑著說:「當然就是滯銷啊,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會造成產銷無法被全然估算,遇到滯銷就是想辦法把它做成加工品,看看能不能再讓它創造價值。」學習讓農產品「重生」似乎已成為當今每位農夫必修的功課,張家榮回台後經營農場首先要處理的就是要如何處理滯銷的農產品。他發揮了從前擔任攝影師的思維,從加工製造、設計包裝到行銷推廣,都以一條龍的方式承包,再請一些業界厲害的通路幫忙販售,如此一來就可以讓許多農產品再度創造自身價值。
桌上排列著由多多龍有機農場自己生產的加工品,像是檸檬香片、水梨醋、桶柑原汁、柚子醬、蜂蜜等。從發想到包裝設計全都是出於張家兄弟兩人之手,不斷嘗試用新的方式讓原本滯銷的農產品重新獲得市場關注。
多多龍有機農場開發多樣化加工農產品開創新市場。
將滯銷的農產品作為加工品除了減少浪費之外,還可打通更多銷路,讓農場成為多元永續的發展循環。像這樣化困境為轉機的作法在現在農業相當盛行,然而,其中要花費的心力更是難以估算。「我們未來會把這裡當成是小型加工廠,讓整座園區兼顧旅遊休閒的特性,每位遊客來到這邊都可以直接向我們採買。」張家榮臉上浮出滿意的笑容,這樣的農場經營可是從他回台之後才一步步建構成的。「我們這行的這些農友們真的都是用命在拚,像我們農場附近有很多務農人家都已經超過80歲以上,但他們還是每天都會出現在果園,像除草、施肥、驅蟲都是親力親為。」張家榮說著說著眼神裡竟透著耀眼的光芒。
科技+有機栽種=果農好幫手
其實光是要把關有機品質認證就非常困難,一年到頭至少要經歷三次以上的各種測試,只要有一次沒達標就有可能拿不到合約。在嚴格控管下,台灣取得有機認證的農園其實根本不到一成。也因此,張家榮更加用心嘗試運用不同的天然方式栽種,像是使用棕櫚灰、黃豆粉等當作天然有機肥料。
即便張家榮投入大量時間在栽種有機作物,4.7甲的園地也難以靠些許人力就照顧周全。在這情況下,科技就成為有機栽種的好幫手。他笑著說:「有很多都是靠科技幫忙我們人手不足的困難,像是智慧灌溉系統有自動補水的功能,連結手機APP讓農友可以很清楚知道現在作物的狀況,哪個水塔沒水、哪個作物需要澆水都會顯示出來,確實節省很多心力與時間。」
由於有機栽種講求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只要跟化肥相關的成分都必須杜絕。雖然保存了天然的果實,但防蟲方面確實費了不少力。他笑說:「像常見的銹壁蝨一不注意就會來啃食,有的時候根本來不及預防,就都被它們吃掉。」不能使用化學藥劑,但又想有效防蟲該怎麼辦?他笑著說:「就多想一些天然的方法啊,像是自製螞蟻藥、使用木醋液、甲殼素作為農藥使用等,都是很好的防蟲方式。」當然,大多時候還是需要靠自己從試錯的過程中找出最有效的做法。
農友張家榮使用天然驅蟲物質取代農藥。
追求永續沒有捷徑 堅持做就對了
從事有機栽種其實就是不斷的嘗試,透過一次次經驗積累成就甜美的果實。張家兄弟從小與土地種下緣分,在務農的道路中緩慢探索與前行。「一般消費者購買水果都會挑選又大又漂亮的果形,但那都是噴灑很多農藥的成果。我們使用有機肥料栽種出來的果型雖無法那樣漂亮,但其實才是最天然健康的。」
即使從事有機耕作是條艱辛的道路,卻仍能堅持繼續走下去,張家榮感歎地說:「其實務農的人家很難賺到錢的,就像我之前是從商,後來轉為務農後才發現真的不容易。」而他今年嘗試尋找更多通路商,走出自身的有機農場特色。
站在山頂處,張家榮微笑著眺望遠方,看著農場一天一天的成長,心中是無比驕傲。友善環境、追求天然是他們從事有機農場不變的初心。看著自己用心栽種的作物化成甜美的果實,就是農友與台肥同仁最幸福的事。「其實在台灣務農的人都很純樸很老實,每個人都拚了命的認真耕作。」或許就是這樣一份堅持與努力才讓多多龍有機農場一再生產出最天然純粹的好滋味,讓人總想一來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