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與海結緣140年! 日本水產龍頭養殖黑鮪護地球

2022-11-08
3766
隨著世界人口快速增加、全球暖化、資源耗竭、生態系統的破壞日益嚴重,我們該如何和地球共生共存?來自日本東京的水產食品企業MARUHA NICHIRO,與海洋之間擁有長達140年的淵源,致力於實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有效利用可持續資源、減少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
TEXT/Kenko  PHOTO/MARUHA NICHIRO  VISUAL/Sally Shih
MARUHA NICHIRO致力於永續發展、創建生生不息的未來,實際發展策略包括像是透過高效的能源使用和資本投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強化節能設施、改用無CFC冰箱註、使用再生能源等),建立循環型社會(減少原材料、產品包裝的浪費;將廢棄物回收再生利用,有效利用水資源並再利用)。
 
MARUHA NICHIRO在海洋資源的保護與人類對漁業資源的需求中尋找平衡,推行了一系列具體的發展計劃,包括發展可持續漁業和水產養殖認證。
 
2010年,MARUHA NICHIRO成為首家成功實現全養殖黑鮪魚的民間企業。而所謂的全人工養殖和水產養殖,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是否能夠從培育長大的成魚中採卵、孵化,並繁衍出第2、3代,全人工養殖方式是「循環型」,讓生態循環生生不息,有別於水產養殖為「消耗型」。

 
產卵、採卵
每年6月至8月夏季,九州奄美大島的黑鮪魚進入產卵期,一天產卵誕生數千萬粒的魚卵,工作人員用網撈起漂浮在海面上的魚卵,送到鄰近的孵化場進行孵化。
 
孵化、苗種生長
進入孵化場的魚卵(受精卵)長成6釐米長左右的魚苗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它們在孵化場的水箱受到照顧。全人工養殖最重要的是透過「人工苗種」來提高魚苗的存活率。
 
苗種入海、養殖
苗種在孵化場生長一個月後,會被轉移到近海養殖場。MARUHA NICHIRO的養殖基地除了奄美大島的兩個基地外,還分布在九州大分縣等地。魚苗3年後長成成魚,再銷往日本全國各地。
 
在飼料部分,以往養殖黑鮪魚都是使用日本近海捕獲的小魚作為飼料,MARUHA NICHIRO則是從保護海洋資源的角度著手開發新飼料,回收流通過程中「殘渣」(魚骨和內臟)製成飼料,提高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同時也是有助於維護魚塘周邊生態系統的環保型飼料。

 
永續養殖認證MSC、ASC
MARUHA NICHIRO持續推廣漁業永續發展,截至2021年3月,共有39種水產品取得MSC、ASC認證。所謂的MSC認證(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海洋管理協議會)是一項以天然水產物為對象、針對漁業的認證制度,也是對於環境友善、漁業資源永續經營的證明。ASC認證(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海產養殖管理協議會)則是一項對於養殖業的認證制度,也是水產養殖業者對於環境友善跟永續發展責任的價值與證明。
 
減少海洋塑料
面對海洋塑料污染的問題,MARUHA NICHIRO從2019年開始舉辦一系列的淨灘活動,2021年更擴大舉行,舉辦了7場淨灘活動,從2019年到2021年,共有218人參加,累計蒐集3,321公斤的廢棄物。
 
另外,日本許多海水養殖漁業的浮標都是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製作,這種塑料很容易破損、變質,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衝擊,為了降低這樣的風險,MARUHA NICHIRO已開始改用強度更高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製成的浮標,可有效解決海洋塑料的問題。

 
註:無CFC冰箱即「無氟化冰箱」。部分家電以「氟利昂」作為冷媒,而早期的氟利昂進入空氣之中、照射紫外線後,容易產生化學反應,並降低臭氧數量,有破壞臭氧層之虞,因而有「無氟化冰箱」的發明,希望藉此保護臭氧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