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最醜卻最美的作品. . . 「植物講古師」用藝術承載黑鄉歷史

2022-11-08
3591
「植物講古時間」有聲裝置藝術,2022年9月1日∼2023年2月28日於台北「南港老爺行旅」展出。
如果美麗的定義是不掩蓋醜陋,那眼前幾近頂天立地的裝置藝術則堪稱又美又真!由老舊肥料袋、廢棄輪胎、黝黑煤炭、永生植物交錯擺放而成,藝術家賴怡璋將看似不相關也不協調的元素送作堆,因為它們都是台味十足的歷史物件,都是北台灣工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見證者,一起訴說著「南港很久很久以前」......忠實揭開「黑鄉」那煙囪林立、不美麗的過往。
TEXT/張舜芬  PHOTO/林宜賢  THANKS/南港老爺行旅
 
擅長詮釋植物美學的賴怡璋笑稱這是他「最醜的作品」,畢竟展品使用了三種外貌全然不合襯的植株──文殊蘭、姑婆芋、巴西鐵樹,三株曾經栽種於工業區的植物。美感擺一邊,為的是復刻往日南港廠區的樣貌。
 
巴西鐵樹
文殊蘭
姑婆芋
「作品的核心是,我認為每一段歷史的好壞,都要被記錄下來,因為它都是促成現在狀態的養分,不能因為它(南港)曾經被視為黑鄉,就把這份歷史遺忘。這次作品可能是我的創作以來最忠實呈現我想呈現樣子的一件作品。以往作品多少會被影響,希望更貼近於美學。這次該貼近美學或貼近真實?我希望是真實。」
 
請回答1987!老時代新聞畫面激盪藝術靈感
龐然巨作的展出地點是台北「南港老爺行旅」(以下簡稱「南港老爺」)入口大廳,南港老爺是策展方,以「迴歸」為展覽主題,希望讓往來的旅人更加認識南港的過去與現在。

南港老爺營運總監洪郁甄指出:「早期的南港是工業聚落,華麗蛻變後,如今成為金融科技園區,國家生技園區也會在這邊發展,所以人潮回流,『 回 』再加上一隻腳『辶』,成了『迴』、『迴歸 』。」

 
南港老爺行旅
「迴歸」集結了四位藝術家,其中,賴怡璋的「植物講古時間」有聲裝置藝術主要聚焦南港的昔日樣貌,靈感來源是1987年的電視新聞片段,紀錄著當年在南港設廠的「啟業化工」停工關廠時的景況,新聞鏡頭中曾出現三株植物,隨著廠房吹熄燈號,這些植物跟著遭到移除。「植物講古時間」試著讓時光倒流,讓三株植物「復活」、高談闊論起來,言語之間透露出對於未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作品中的三株植物看似栩栩如生卻都是人造的,是利用塑料與布料製作,之後拼接、染色而成。刻意不用真的植栽,賴怡璋想表達的是新聞中的那三株早已逝去,不在了,「面對都市發展、國家發展或者是世界的發展,我們就像那三株植物,沒有辦法去抵抗大格局的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成為一個觀察者。我沒有要讓人覺得講話的是過去那三株,它們被我二次改造,好像神像一樣被移靈過來,是灌入我藝術家自己的詮釋在裡面」。

 
藝不容辭!台肥遍尋各廠 搜出老物件協助展覽
除了啟業化工,南港輪胎、台灣肥料公司等都曾在南港設廠,因此賴怡璋把台肥「農友牌」肥料袋、輪胎、煤礦等時代元素都放入展件當中,同時擺上電視機,不時播放著老三台時期特有的「檢驗圖」彩色條紋畫面,展現時代感。
 
南港老爺行旅營運總監洪郁甄(圖左)與藝術家賴怡璋(圖右)。
特別的是,台肥南港廠已經拆除,舊址轉型為一棟棟節能減碳綠建築,當年的肥料袋自是停產多年,市面上找不著,台肥公司為了協助展出,尋遍旗下各工廠,終於在基隆老廠房中找到了這些肥料袋,無條件供賴怡璋佈展用,讓他直說很感謝:「我不知道這個歷史台肥願不願意再被提起,我很感謝台肥願意跟我們一起,把這個歷史呈現出來」。
 
台肥南港廠轉型,取而代之的是節能減碳綠建築。
拒用一次性素材!藝術植人搬自家電視佈展減廢
為了緊扣老爺行旅提倡多時的永續概念,「植物講古時間」使用的素材90%以上都會回收再利用,比如填充肥料袋的大量棉花,賴怡璋已和永樂市場商家談妥,展出後會將棉花交由商行重複使用,另外,支撐煤炭的龜甲網,他則會自行收回,用於未來的作品當中。
 
「那電視是我自己的電視;喇叭是跟台北當代藝術館借的,可以還給他們;燈的部分是鐵的材質,是回收的鐵去做的,裡面是LED燈管,希望把能耗跟製造的垃圾降到最低。」
 
賴怡璋堪稱「藝術植人」,從小喜愛植物,是長輩口中「只需丟片菜葉就會停止哭鬧的孩子」,善於藉由植物創作、說故事,這次又與植栽聯手激盪藝術魂,他期許「希望可以用植物建立我對這個世界的語言與體系, 屬於自己的語言與體系 」。

 
為了呼應南港「黑鄉」的過去,南港老爺行旅於裝潢中加入了黑色元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