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歐盟碳關稅即將於後年啟動,
已然對於國際貿易供應鏈造成巨大的連鎖效應與貿易壁壘,
台灣地狹人稠,是否還有機會取得這場綠色大戰的先機?
TEXT/劉安倫 PHOTO/Shutterstock、CCC VISUAL/Sally Shih
科技巨擘蘋果電腦宣告將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的企業永續減碳目標。它們計畫倚賴回收材料、使用再生能源、輕量產品設計等方法,逐漸減少75%的碳排放;剩餘的25%碳排量,則透過支持位於哥倫比亞西斯帕塔灣、以及印度雷加德沿海的紅樹林復育計畫,來做為碳補償。
以西斯帕塔灣為例,當地擁有約1萬926公頃的紅樹林,估計在林木生命周期內可封存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於2021年五月經保育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宣告,為全球第一座完成碳儲存量計算的紅樹林。
海洋藍碳PK森林綠碳! 儲碳、固碳力完勝
足以固碳的自然物種何其多,蘋果為何特別選中紅樹林作為補償標的?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林幸助解釋道,與人們常見、儲存並固定於森林等陸域生態系統的有機碳(綠碳)相比,固定於海洋生態系統當中的有機碳(藍碳),在水生環境形成後的分解速度較慢、也較少受到人為及野火的干擾,是淨零碳排趨勢下指日可待的新起之秀。
藍碳的國際研究目前多聚焦於紅樹林、海草床、以及鹽沼三大類生態系統。其中最受矚目的紅樹林,可儲存的碳是陸地森林的10倍;至於最適合魚蝦蟹棲息的海草床,固碳能力也可達陸地森林的2倍之有。換言之,當它們被破壞時,儲存於這些海洋生態系中的碳也將被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循環,增加溫室氣體滯留於地球表面,將更加速極端氣候形成。
紅樹林「碳險」!台灣獨到碳量測技術領先國際
林幸助教授研究台灣濱海溼地與藍碳數十年,持續調查全台及離島地區中,主要分布於學甲、四草、淡水河與大鵬灣各地的紅樹林分布面積,並盤點出水筆仔、海茄苳、五梨跤及欖李等主要植物各自的碳吸收量。林教授表示,「藍碳研究領域當中,紅樹林這樣的木本植物的討論度最高,主要還是因為比較容易接觸得到,研究數據量化相對容易一些。」
儘管如此,要取得紅樹林植物的固碳數據仍然相當不簡單,台灣學者領先國際研擬出地下部量測方法,於同一樣本區域持續投入研究至少五年以上的時間,監測來自水面上及地面下植株本體、以及水面下約1公尺以內土壤層有機碳的分布變化。
量化分析的過程中,首先必須監測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的轉化過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並持續記錄植物的生長趨勢,以計算出有多少碳被固定在植物體內與土壤根系周遭;最後再行扣除植物因為自然老化所被分解的碳排放量。
「其實就像我們計算一個人吃了多少、長高長胖了多少、又因為掉頭髮或代謝而少了多少這樣」,教授簡單說明的背後,不難想像碳匯盤查需要耗費的人力資源,才足以從單一植物的碳吸收量,進而估算出一個簡單而明確的數值——台灣紅樹林生態系的碳吸收量達 4,486 座大安森林公園。
台灣綠色給付ing!Next......盼碳權量測認證上路
事實上,藍碳生態系統所能協助的,遠遠超過固碳數值做為碳權交易的貿易競爭。
自從2004年南亞大海嘯發生後,學者研究發現,沒有剷除紅樹林的自然保留區,比起被蓋成渡假村的沿海聚落,能夠更好地穩固底質以淨化水質,創造出獨特的生態多樣性場域,更能夠抵抗海嘯侵襲。
而台灣沿岸擁有681公頃的紅樹林、5,456公頃的海草床,以及187公頃的鹽沼生態系統。儘管相關碳盤查與橋接國際認證所需要投入的保育費用,仍被人們視為受到了自然環境所服務、而需要繳交保護費的「綠色給付」(PES,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但若要跟台灣每公里造價3.06億的消波塊海岸線相比起來,也還是便宜得多了!」
目前,環保署已於前年啟動《溫管法》修法工作,並將該法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因應歐盟碳關稅的實施,預計將在2026年起全面啟動。但與鄰近國家相比,新加坡所成立的碳權交易所去年就已結算出超過17,000個單位的碳權,每噸價格達8美元,「類似國內駕照要換取國際駕照一樣」,台灣仍缺乏一個明確、且足以與國際認證接壤的碳權量測與認證機構及範例。
台灣的紅樹林是世界少數有在增加面積的生態系統,但以淡水河旁關渡一帶的紅樹林為例,生長過密也將增加台北遭遇強降雨時的排水困難度,林幸助教授強調「我們也將持續研究如何疏伐與管理,才能達到碳儲存量、並促進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整體效益。」
藻找減碳新法!亞洲最大深層海水園區低碳養藻
位於花蓮的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為亞洲最大的深層海水園區,布下管線直入太平洋662公尺深處,創造「人工湧升流」抽取出珍貴而潔淨的深層海水,開發出飲用水、保養品等相關產品。

滸苔
台肥並運用深層海水豐富的營養鹽成分,透過人工繁養技術,刺激表層藻類加速生長並吸收二氧化碳,成功繁養出白蝦以及滸苔、海木耳、石蓴共三種海藻,生成海洋有機碳並創造出可食用的價值。

海木耳
林教授表示,國外也有海藻固碳的成功案例,在人為控制的養殖環境中,應可避免海藻過度滋長,造成優養化的潛在環境風險;可惜海藻的碳盤查數據化技術,目前尚未有很明確的做法,也同樣須將養殖環節所產生的碳排放,納入計算作扣抵。

石蓴
而更值得關注的,仍是「後續如何使用,讓有機碳不易快速分解」,以增加循環利用的多重效益,才能達到固碳的最終目標。
關鍵字:碳權
「碳權」簡而言之就是「排碳的權利」,通常以一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作計算單位。藉由「將碳排放貼上價格」的原理,讓企業透過政府強制或自願的方式作控管,進而達到實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關鍵字:海草床
海草是海洋沉水性維管束植物的總稱,具有根、莖、葉、花、果與種子等構造,可以吸收土壤層與水中的氣體與養分,並進行有性生殖,故不同於海藻;台灣以東沙島及環礁約5,420公頃最大,生物多樣性高,是魚蝦蟹的重要孵化棲地。
關鍵字:鹽沼
是沿海潮間帶和陸地間的一種生態系統,生長出耐鹽鹼的陸生植物如蘆葦、雲林莞草等。主要分布於溫帶和極地的海岸線上,台灣主要分布於金門與高美濕地,總面積僅187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