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將會獲取提當月最新活動與相關訊息。

邀請老鷹巡田抓老鼠 幸福良食讓動物和人都吃得幸福

2021-11-29
5658
位於台南的社會企業「幸福良食」,堅持用友善環境的無毒農法種植雜糧作物。
所種出的產銷履歷黑豆茶飲,成為王品等企業採購的迎賓禮;
更透過產學合作,廣邀黑翅鳶等野生猛禽鳥類,主動來巡田抓老鼠。
TEXT/劉安倫  PHOTO/幸福良食  VISUAL/Sally Shih

 
堅持友善無毒種植 田區成保育動物們的自助吧
企業創辦人兼田間管理人劉震鋐,平均每2~3年會將管理的田區土壤抽樣送檢,分析出所含有機質與肥份比例,以「缺什麼才補什麼」的原則作合理性施肥;精準控管田間成本的同時,也可避免過度施肥造成土壤鹽化、以及過多氮肥所排放的氧化亞氮(N2O)所造成的溫室氣體。
 
施肥則選擇台肥的黑旺特字號有機肥,運用該系列有機肥料當中生物碳的天然孔隙,吸附水分與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群),幫助土壤補充自然界所需要的多種有益菌,改善供水不穩定的「看天田」土壤根系環境。
 
如此堅持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將近15年,讓田區微生物豐富,吸引不少野生動物前來覓食,其中更不乏老鼠、蛇類棲息於此,就連愛吃嫩芽的保育類動物環頸雉,也是田間常見的嬌客。

 
打造鷹兒專屬休息區 猛禽佇足時間激增268倍
儘管劉震鋐多年來總秉持著「牠們吃剩的才是我們的」,但專為其打理品牌業務的妻子吳詩涵,卻試圖更進一步,從中找到了讓動物、作物、人類與環境共好的品牌策略。
 
夫妻倆拜訪當地社區大學的賞鳥老師,並回望自己專心照顧作物、卻順便照顧到環境的友善耕作經驗,非常認同老師所提醒的「在不損及農友利益的前提下,(人類)其實不要特地作太多什麼,就是最好的(動物)友善保育。」
 
於是,在這樣的減法思維下,吳詩涵找上了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鳥類生態研究室。
 
這才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家位於溪谷旁的空曠田區,是猛禽類所喜愛的覓食環境;而幸福良食長期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也正好可以避免猛禽鳥類因食物鏈關係,捕食到過多體內含有滅鼠藥的老鼠,進而間接導致死亡。

 
黑翅鳶
而他們要作的,只需在寬闊的田間搭建起約7~9公尺高的棲架,讓黑翅鳶、領角鴞等鳥類有個落腳的地方。根據屏科大的實測數據,能讓猛禽停留在田區的時間從每小時2.9秒,提升到13分鐘,佇足時間激增了268倍!以最低人為介入的方式,創造田區友善野生動物的覓食環境,並降低鼠害農損。
 
伯勞鳥
邀金控高層來種田 幸福良食以田野鳥趣倡ESG
有了來自學界的專業指點後,吳詩涵更將腦筋動到有心關注ESG指標(環境、社會、與管理永續投資)與社會企業責任(CSR)的企業體,透過品牌參與台大國發會所舉辦的地方創生競賽的媒合機會,勇敢向企業提案,創造共好的正向循環。
 
於是,今年3月,中華開發金控公司帶領數十位高階經理,前往幸福良食的田間,不僅實際下田體驗種植農事,更在屏科大研究員的協助下,立下設有自動相機監測功能的棲架;而自動相機所拍攝到的猛禽動態,也將在第一時間回傳給屏科大野保所,為後續的學術研究作出貢獻。

 
裝有相機的棲架
吳詩涵並特別補充,此次企業參與田間體驗的收成,也將捐贈給與當地的弱勢團體,用友善環境種出的優質農產品,回饋給社會最需要的人,讓企業參與的動能發揮出更多重的影響力。
 
Top